爬了3億年 台灣200多種蝸牛全都錄

 |2008.01.16
687觀看次
字級

【本報集集訊】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花了一年多時間,詳細紀錄台灣兩百多種蝸牛活動及概況,中心專家介紹這種在地球上已經爬了三億多年的動物,過去中心陸續提出調查報告,都係片段零星個案,最近完成全都錄,將在南投縣該中心「保育教育館」放映。

恐龍時期就出現的蝸牛,閩南語稱之「陸螺」或「露螺」,為陸棲軟體動物,有很長的演化史,平原到三千公尺以上高山、城市到鄉村、熱帶到寒帶都有分布,蝸牛適應環境能力強。

蝸年中絕大多數為台灣本土品種,多半為腹足綱的有肺類,頭上有兩對觸角,眼睛長在比較長的後觸角頂端上,身體縮進貝殼裡時,沒有硬蓋子蓋住殼口,扁蝸牛、盾蝸牛、栗蝸牛和煙管蝸牛都是這一類。

另有屬於腹足綱的前鰓類蝸牛,身體後端有一片口蓋,縮進貝殼時,口蓋可把殼口封閉,頭上一對觸角,眼睛位於觸角基部,青山蝸牛、台灣微山蝸牛、斯文豪氏帶管蝸牛都屬這一類。

他指出,多數蝸牛有外殼,且呈黃褐色,殼與土壤、朽木的顏色相近,具保護色功能,有的則會融入顏色、條紋變化,而備加迷人。

蝸牛葷素不拘,喜歡各種蔬菜、菌、蕈類、球根、瓜果以及各種腐植質,也會攻擊其他蝸牛當作食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