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昨天表示,因應台灣政治和經濟的變遷,他主張未來台灣及金馬由現行二十五縣市三一九鄉鎮,改為三都十五縣,他反對鄉鎮市長官派,希望維持現在的草根民主力量,但主張調整行政區域,以三十萬人口數為鄉鎮的最佳規模,如果能夠執政,相關工程應能在八年內完成。
馬英九昨天出席中華經濟區域戰略發展協會主辦的論壇,談全球經濟競爭及區域重畫,馬英九強調,重振經濟他主張既要破也要立,經濟應全面鬆綁,把政治枷鎖排掉,他希望未來能達到六三三的目標,即經濟成長率達百分之六,二○一六年國民所得達到三萬美金,並在第一個四年,將失業率降到百分之三以下。
馬英九表示,台灣及金馬的行政區域自民國三十九年至今沒有重大調整,但政治經濟情勢數十年來已大大不同,他因此已有基本的構想,即將現在的二十五縣市三一九鄉鎮,改為三都十五縣,其中北北基、中中彰投苗、高雄縣市應各自朝向合併,以壯大都市的規模。
馬英九說,北市北縣加上基隆人口達六百七十萬,他的構想是現有北北基的四十九個行政區域,未來整併為二十多個,區長還是民選,這樣的好處是雖然規模仍比不上上海的一千四百萬人口,但此區內有海港、空港、工業、農業、鄉村、都市,至少能達到一定的經濟效果。
馬英九指出,他希望台中縣市及彰化南投能合併,如果加上苗栗,人口可到四百五十萬,至少具有國際城市的規模,高雄市縣合併後則有三百萬人口,應足以形成有足夠能量的區塊,有利於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