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檔案】

 |2008.01.12
1128觀看次
字級

1911年8月6日生於山東清平。高中時期開始發表散文和小說。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 ,學習德語。

1935年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獲博士學位。後在德國發表多篇論文,獲得國際學術界很高評價。

1946年回國,胡適聘他為北京大學教授、東語系主任。後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78年任北大副校長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中國南亞學會、中國語言學會、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

出版學術專著:中印關係史論叢、〈羅摩衍那〉初探、中印文化交流史、佛教文化與中印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季羨林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季羨林論國學、《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

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潤集、季羨林散文集、牛棚雜憶、留德十年、二月蘭、病榻雜記、閱世心語、學問人生、季羨林自述、學海泛槎、季羨林談人生、閱盡滄桑、賦得永久的悔、懷舊集、此情猶思、清塘荷韻、萬泉集、我擔心是一面鏡子、老貓等散文集等百餘部,彙編為24卷《季羨林全集》。

主持編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敦煌大辭典等大型叢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