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裡的學問人生 清華其神‧北大其魂的季羨林 閻純德 |2008.01.12 語音朗讀 79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季羨林,中國著名翻譯家、教育家、東方學家、梵文學家,是中國學術界泰斗,影響深遠。他的散文以純樸、真摯的文筆深受讀者喜愛。 如今已入耄耋之年的季羨林曾說,生命最後的駐足回望,精彩與失落同屬時光二字,並認為不完滿才是人生,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十九世紀末以降,苦難、動盪、悲情的中國,出現過許多文化名人,他們手裡既沒有武器,也沒有權勢和金錢,但是作為思想者,無論是在其時,抑或在其後,他們的思想都是照耀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溫暖陽光。季羨林就是屬於這些人物譜系中的一位。作為大學者,大散文家,不僅因為他精通英語、德語、梵語、吠陀語、巴利語、吐火羅語,更是因為他確實在語言學(印度古代語言學、原始佛教語言、吐火羅語語義)、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梵文文學和文學創作方面,都有卓越建樹。出類拔萃 同時考取清華和北大每個人都有或順當、或坎坷、或灰暗、或輝煌的人生旅程。季羨林從他降生那一天起,命運便為他在「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家鄉─山東清平官莊─的泥土路上劃了一條起跑線。山東東富西窮,季羨林說:「我們縣在山東西部又是最窮的縣,我們村在窮縣中又是最窮的村,而我們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窮的家。」對於歷練人生來說,窮卻是一塊磨刀石,它能激勵奮進的意志和堅毅的性格。永難忘懷的貧窮和苦難,為季羨林的一生注入的是刻苦勤奮精神。因此,這個「無產憑天分和環境的推動,依仗出類拔萃的古文和英文在高中取得「六連冠」, 並在1930年同時考取清華和北大。但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最終是上了清華,入西洋文學系。再後,十年留學德國,以《〈大事〉中伽陀部分限定動詞的變化》為題,獲得博士學位,又在博士後階段發表了《吐火羅文本〈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諸異本》和《中世紀印度語言中語尾-am變為-o和-u的現象》等重要論文,使他成為德國學界眾口稱讚的中世紀印度學專家;用他的話說,「我沒有給中國人丟臉,可以告慰我親愛的祖國,也可以告慰母親在天之靈。」在他的人生路上,與之相戀的德國姑娘伊姆加德沒有能留住他,「山川信美非吾土,漂泊天涯胡不歸?」儘管他也依戀這位美麗的姑娘,但還是在1946年回到了中國。在當時北京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導師陳寅恪的推薦,得到了時任北大校長胡適和代校長的傅斯年及文學院院長湯用彤的賞識,破例錄用為教授,還委任為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胡適在給他的復函中稱其論文《浮屠與佛》、《列子與佛典》「確鑿之至」,晚年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時還說「做學問,就得像北大的季羨林研究佛教那樣......」樸實美德 矜可平 躁可釋「文革」之後,日月重明,老驥伏櫪,他擔任了北大副校長和多個學術研究會的會長,六十七歲後的歲月,成了他最燦爛的收穫季節。他說自己「不是文曲星下凡,不是天潢貴胄轉世,我就是我,一個普普通通的窮小子。」就是這個二十世紀初的「窮小子」,跨過數十年的人生坎坷,終於成就了宏文大著、道德文章,以及他的空明高蹈之氣、貫通博雅之學、深邃峭拔之思、穎慧奇絕之悟、曠達疏宕之情,尤其對東西方文化的研究成就卓著,成為一位國學大師。季羨林有一種自覺:儘管人們總把他稱為「泰斗」,但他從不把自己看成社會或別人的救星,而自視自己是普通人群中的一員。這種普通,不僅僅表現在穿衣戴帽的外表上,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是普通人的心。季羨林始終保有這種美德,因此,北京大學名教授謝冕稱「他如同一滴最平凡的水珠,無聲地消融在大江大河的激流之中;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加入了無比渾厚的黃土地的渾重之中。他是極為單純的,單純到不染絲毫的自然。」季羨林非凡的人生,不僅在於其坎坷和豐碩的成就,更在於他的樸實所凝聚的美德和人格力量,和他在一起,「矜可平,躁可釋」,不必要任何多餘的雕飾。(1992年,季羡林與夫人彭德華合影)與季羨林接觸是1993年我創辦《中國文化研究》和《漢學研究》的時候,他是顧問,不僅要請他題詞、寫文章,還請他參加各種文化研討會。彷彿他是個不會拒絕的人,是位有求必應的「活菩薩」,給你的永遠是慈祥的微笑、真誠、溫暖和信心。每次到他堆滿書籍的小家,親切接待之後,臨走時他總是會送你到門口。其實,他屬於國人最忙的一個,學術上的事情,加上臆想不到的事和人,都會找到他的頭上,他即使是印度神話中擁有四頭八臂的大梵天,或是《羅摩衍那》中的羅剎王,也難以應付。他每天早上4點起床,焚膏繼晷,披星戴月,筆耕不止,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深受人們愛戴和敬仰的季老。追求真實 說真話 講真情「文革」曾使他的心靈受傷,但又使他清醒。自那以後,他的散文創作和文化思考更加活躍而深邃,他用愛和文化之心守望家國,溫暖人生,我們在他的膾炙人口的《牛棚雜憶》、《病榻雜記》、《閱世心語》等散文集中,不僅獲取豐碩的知識和人生真諦,更是尋得一份真情和精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宋.張載)是歷來中國文化人的理想,季羨林就是這種信仰的守護者。關於他的道德文章,已故知名作家張中行說季羨林身上有三種「難能」:一是學問精深,二是為人樸厚,三是有深情,而這三種「難能」中,最難能的還是樸厚,像他這樣的「樸實」再難找到第二位。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國學大師饒宗頤說「他是一位篤實敦厚的人們樂於親近的博大長者,搖起筆來卻娓娓動聽,光華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帶從容不迫的齊魯風格和涵蓋氣象,從來不矜奇、不炫博,腳踏實地,做起學問來,一定要『竭澤而漁』。」追求真實,講真話,講真情,是季羨林的性格和做人原則。2007年8月3日,季羨林向前來為他祝賀96歲壽辰的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這兩句如醍醐灌頂的話,代表了他做人做事和對社會人生認識的真諦和良心,因此,千百萬的網友說:季羨林胸懷坦蕩,鐵骨錚錚,敢講真話,令人敬佩。真話可以拯救一個社會,假話可以毀掉一個國家。因此,當季羨林講出這話之後,立刻引起社會的強烈迴響。季羨林在人世間滾了九十多個春秋,他已經是個「世故」老人了,說真話,談人生,他最有資格;但是,「什麼叫人生呢?我並不清楚。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眾生中也沒有哪一個人真清楚的。」甚至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恐怕也很糊塗,因此,「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他說「吾輩」皆是凡人,只有一個人是例外,他就是佛祖釋迦牟尼。思想像百科 品格像清潭人生本來就是一個變化莫測的萬花筒,文人墨客說不清楚。儘管如此,關於人生,季羨林還是以其睿智的深思熟慮,在許多文章裡反復探討這個問題:人是性善還是性惡的問題,生存、溫飽和發展的問題,世態炎涼、走運與倒楣、緣分與命運、做人與處世、謙虛與虛偽、容忍與成功、有為和有所不為等有關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問題。季羨林的思想就像一部誨人不倦的百科全書,讀後會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又像一泓一目即可見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隱於無形。以致於我們從他的著作裡,可以隨處受到啟迪。季羨林說他有兩個母親,一是生母,一是祖國。沒有母親的人,孤獨;沒有祖國的人,受欺。母親離世後,為追隨母親,他想過自殺;日日夢歸三百里,夜夜思母十二時,這是他對於母親的深篤思念!2001年,九十歲高齡的季羨林回老家祭祖,他悲慟地在母親墓前磕了三個響頭,說:「娘啊,這恐怕是你兒子今生最後一次來給你掃墓了,將來我要睡在你的身邊....」他這樣想:待自己離世後,無論是上天還是入地,都要追隨母親,與母親相伴,這是季羨林的「戀母情結」留給人間的感人佳話。故鄉與故國總是可以互為借代生死感情的。這種寄託,在歷史上,泰山不僅是齊魯或「山東」的代名詞,對於中國人來說,泰山也是家園和國家的代名詞。歷來的文人墨客,對於泰山的吟誦不計其數,秦始皇在泰山有碑刻,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有千古名詩《望嶽》。2005年8月30日,季羨林在病榻寫文思飛揚,一氣呵成大氣磅的《泰山頌》,視泰山為「國之魂魄,民之肝膽」,寄託了他對故鄉、國家和民眾的深情和理想。(1948年,泰戈爾繪畫展時的留影)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季羨林集學者與作家於一身,他的文化思想廣闊而深邃。他的幫助人們理解宗教的《佛教十五題》,以佛教在印度發生和發展、如何傳入和影響中國、在中國發展後又如何倒流回印度為線索,論述了原始佛教的歷史起源。關於中西文化,季羨林有許多精闢論述,這是他對於人類文化研究的一大貢獻。他認為文化交流一是輸出,一是輸入,敦煌是輸入的代表,很多國家文化都到過敦煌。敦煌文化多是佛教文化,也有其他文化,是古代中國吸收外來文化的最後一站。對於文化,他既主張「拿來主義」也主張「送去主義」。但他最著名的論斷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是他從人類全部歷史發展來看的:「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關係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目前流行全世界的西方文化並非從來如此,也絕對不可能永遠如此。」「到了二十一世紀,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就將逐步讓位於三十年河東的東方文化,人類文化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這一觀點雖然也受到質疑,但我認為他所闡述的正是社會和文化發展的一個規律,像朝代的興衰更迭,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永遠興旺不衰的王朝,周期性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中國有一句古話:「仁者壽」。仁者,愛人,大德者也!有愛的人,才會有和諧的心,才可以壽。人生在世,當然不是為了吃喝玩樂,而是為了一種追求,那就是做善事,做好事!季羨林說:「現在,我並不想走,我要活到108歲。」不想走,當然是留戀人生,但活著,更是為了貢獻自己,在301醫院裡,至今他還在寫作。這就是泰岱之子、齊魯個性和「清華其神,北大其魂」的季羨林。 前一篇文章 【楊絳文選】風 下一篇文章 【季羨林檔案】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5【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6【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7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8【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