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博群綜合報導】全國一百六十二所大專院校,昨天在雲林科技大學參與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全體代表呼籲教育部鬆綁學雜費調漲機制。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回應,將與大學主管代表一起尋求社會對調漲學雜費的共識;不過,因應軍公教今年全面調薪百分之四增加高教人事成本,教育部承諾替配合調薪私校增加至多七成五的常態性補助。
國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等四大協進會,提案建議教育部開放各校按照「調漲學費公式」漲學費,公式包括國內家戶可支配所得、薪資和物價水準,各占三成到三成五,另設立過去十七年凍漲的彌補機制,提升高教競爭力。
調薪增大學成本 教部允補助75%差額
會議議程結束後,國內四大校院協會、專科學校教育聯盟代表和教育部長潘文忠等人一同召開記者會。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已在研擬政策,針對各校因應軍公教調薪,會補助本俸等法定義務所增加額度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七十五,且會是常態性的調整,不會幾年後就收回政策。
國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表示,我國十七年來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一成九、受雇員工平均月薪增加二成七,就連蓋大樓需要的鋼筋混凝土也漲價,已讓大學教師薪資失去競爭力,校園建設、學生受教品質打折扣。教育部應把這些條件納入考量,每年訂出合理的學費調整幅度;若申請學校連續多年未調漲,也應有一定幅度來彌補。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吳永乾表示,教育部願替私校補充至多百分之七十五人事費的方案,相當感謝,但學校的辦學成本增加百分之一百,遠多於教育部補助。再者,這樣的常態性補助,不應該和學雜費調整議題混為一談。他進一步說,校長們的訴求很簡單,就是盼教育部回歸到正常性的學雜費調整機制。
朱俊彰對此回應,因應軍公教今年全面調薪百分之四增加高教人事成本,教育部承諾替配合調薪私校增加至多百分之七十五常態性補助。調漲學雜費要考量受教者負擔能力,將與四個大專校院協進會一起尋求社會共識。但考量各大專受物價提升和軍公教調薪政策的影響,將以增加獎補助、常態性協助方式來改善教研環境。
校長拋5缺6不 籲公私校合作減招
另外,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唐彥博受邀演講「台灣高教的創新發展」,他認為學校要先自保才能創新,提出台灣高教面臨「五缺」,包括缺人、缺錢、缺名(排名滑落)、缺主(自主性低)、缺用(學用落差)。私立大專則更面臨「六不」,包括生源不足、外生不來、學費不漲、品質不保、分配不均、稅制不公。
唐彥博呼籲,政府應比照疫情中加強生產口罩的方式,成立「高教國家隊」,讓公私立學校合作,進行同步減招,避免再於國立大學外加名額,並希望政府落實高教鬆綁政策,完善轉型退場配套措施。
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則呼籲政府公平配置高教資源,平等對待公私校募集社會資源的機制,並讓學雜費回歸動態調整。台灣科技大學前校長廖慶榮也提出,政府有兩個選項,一是補助學雜費差額,二是定期調漲學雜費,唯有如此才能促進高等教育健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