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普作品TORTOR2局部
圖/Wikimedia Commons
文/王瑋名
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一詞,幾乎席捲全球數位科技與藝術設計圈,甚至改變未來。是否可以投資或參與,不僅值得注意,更需要認知一下。未來世界究竟如何?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相信在十年內,服務型機器人一定量產;五十年內,仿生機器人一定非常擬真;立體投影全像手機、VR虛擬實境、AR擴充實境、MR混合實境等等,廣泛運用在生活中,真假莫辨。例如:今天身體不舒服,上整天班回到家,卻沒有人認出,其實你是派出仿真機器人替你上班,你只是透過機器人視角和同事應對及工作。到了假日,你透過虛擬設備,下一秒遊玩巴黎鐵塔,點一份左岸咖啡,隨後家中設備沖出一樣的咖啡,或機器人外送員送來一模一樣的餐點;甚至到寺廟拜拜、火星探險,一切宛如真實,不必出門。
當你在虛擬世界出現,總不能天天穿一樣的衣服,所以要購買新衣服、個人行頭、家具、汽車甚至地產,而這些都有人在做了;LV賣虛擬衣服、Gucci賣數位包包、紐約的虛擬房地產公司Republic Realm在二○二一年底宣布,已透過「虛擬世界」平台The Sandbox,以四百三十萬美元(約新台幣一億二○四二萬元)買下數位土地,創下虛擬土地紀錄新高。就像真實世界,你也可以自己做衣服,但買的比較流行時尚,而且不是所有人都會3D建模,而這些虛擬物件都以NFT的形式交換 (買賣)。
最早的虛擬數位貨幣為比特幣(BTC),源於一位自稱日裔美籍的中本聰(至今本人未現身)於二○○八年發表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對等式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訴求:一、全球的比特幣不可多於二千一百萬個,確保不會通膨。二、貨幣去中心化,主要去政府發行化。三、全球通用。四、真實世界中,錢幣由A到B到C,沒人會想知道,但虛擬貨幣需進行加密記錄,如此就產生所謂區塊鏈(群組),交易過程透明化,加上不可修改等特性,也就沒有偽幣的產生。五、進行記錄的人,可以獲交易手續費(分紅),即所謂的礦工,因為可以分紅,所以才有挖礦一詞。以上就是簡單概念。
NFT也和比特幣(BTC)、乙太幣(ETH)一樣,只是不同區塊鏈,而NFT一開始就以數位畫作、數位設計圖、數位聲音、數位遊戲進行交換(買賣),進而延伸至其他虛擬商品,並且改以不同市場(仲介網站)來進行NFT幣的交易,而非礦工記錄。重點是你代換(買到)的藝術品往往只是數位所有權,你拿不到真品,或許根本沒有所謂的真品。
以下介紹幾項NFT最熱門的人與物:
現年四十歲的美國數位藝術家比普(Beeple)本名邁克‧溫克爾曼(Mike Winkelmann)於二○○七年五月開始在網上發表「每天」的作品,至今每一天都創作及上載一幅新的數位作品;二○二一年二月,佳士得將這些作品彙集成《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三月十一日以NFT賣出,折合美金六千九百三十四萬六千二百五十元(十九億台幣)。而他另一件僅十秒、與二○二○年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主題有關的數位影音作品《十字路口(Crossroad)》,在二○二○年十月,以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元六角六分美元賣出,賣家於二○二一年二月底又以六百六十萬美元轉售,短短數月,價值翻漲了一百倍。
其他熱門藝術品有加密龐克(CryptoPunks Bot)、無聊猿(Bored Ape Yacht Club)等,一個數位小小頭像,身價至少都一萬美元以上。而歌星林俊傑不久前也宣稱買下一個無聊猿頭像。目前最熱門交易市場(網站)如OpenSea,而HTC也於前不久宣布要布局NFT。
是否可以進場購買?以藝術家立場,若交易成功,可以打開知名度,但作品在網路上的圖像將很容易不斷的被複製與取得。而投資數位錢幣就像股票一樣,是否也會有崩盤的一天?有專家預言,比特幣或可被NFT取代,而以天價買到的作品,別人也可以在網路取得,如被他國複製盜用,根本很難知道。
如何處理?科技來自人性,元宇宙世界卻已超出當下你我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