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表示,暫不推動「囤房稅」修法。圖為新北市一處住宅在窗戶刊登出售廣告。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立法院財委會要求財政部提出「囤房稅」修法評估,預計2月初交卷,外傳財政部已初步定調暫不推動修法,財政部表示,地方政府目前就有「囤房稅」機制,且六都、新竹縣市均已表態實施「囤房稅」差別稅率,初步傾向先檢視成效,若既有機制不足,才有修法必要。
大戶炒房引發民怨,「囤房」更被認為有損居住正義,多名財委會立委日前提案修正《房屋稅條例》,主張改採全國歸戶,各地統一按囤房戶數課徵差別稅率,並將稅率上限3.6%再拉高。財政部去年11月3日在立院財委會允諾,3個月內提出修法評估報告。
針對外傳財政部已定調暫不推動「囤房稅」修法,財政部重申,目前就有「囤房稅」機制,針對非自住房屋,地方政府在「1.5%至3.6%」稅率區間內,可視需調整課徵稅率,先前僅台北、台南修法,根據囤房戶數多寡課徵差別稅率,各地也已陸續加大力道。
高稅率上限 各縣市反對
財政部表示,從去年底以來,包括高雄、新北、桃園、台中及新竹縣市都表態,將於6月底前完成修法,7月跟進實施「囤房稅」差別稅率,將先觀察六都及新竹縣市均實施「囤房稅」差別稅率後的成效,在既有機制下,若有發揮足夠成效,就沒有再修法必要。
針對目前已動用「囤房稅」最高稅率3.6%的縣市,如台北市等,財政部表示,若認為既有力道不足,也可透過《地方稅法通則》賦予的權限,加重30%課徵,效果等於將稅率拉高至4.68%。
財政部指出,根據先前搜集地方政府意見,除台北市外,所有縣市都認為沒有拉高稅率上限3.6%的需要,全都反對改採全國歸戶,避免在稽徵實務遇到極大困擾。
去年12月移轉數 創6年新高
雖然政府祭出打炒房措施,房價漲勢似乎看不見退溫跡象。六都去年12月房屋移轉數達2萬7802棟,創下近6年新高。業者指出,剛性買盤強力支撐,加上市場游資豐沛,買方信心高漲,拉抬房市買氣,今年景氣仍可期待,不過有意購屋的民眾得留意各國央行升息進程,審慎看待變數。
去年第4季六都買賣移轉量高達7萬7566棟大量,刷新縣市合併11年以來同期新高,台北市年減0.9%,新北市年增7.8%,桃園市年增2.4%,台中市年增2.4%,台南市年增16.1%,高雄市年增18%;雙北以外崛起態勢明顯,桃園、高雄均寫下同期新紀錄;六都去年全年合計移轉數達26萬7751棟,年增7%。據悉,六都買賣移轉量約占全台的75%至80%,由去年全年近26.8萬棟估算,推算全年全國的買賣移轉量上看36萬棟,寫8年新猷。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漲多就是最大利空,政府打炒房政策須持續關注,且銀行也開始覺得風險增加,放款條件將更謹慎,今年大幅走高有一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