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二○○八年是美國大選年,種種跡象顯示,此次選舉美國民眾普遍對現狀不滿。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紐約時報》日前公布一項民調結果顯示,超過百分之七十的人認為美國已誤入歧途;而《今日美國報》和全國廣播公司本月中旬調查則指出,總統布希和兩大黨在民間的支持率只有三成上下。
全國廣播公司政治新聞部主任托德認為,選民渴望找到新治國之道,以及能改變美國方向的領導人,像民主黨參議員歐巴馬和共和黨的前阿肯色州州長哈克比支持率迅速上升,正與他們「華府局外人」形象以及新思路有很大關係。
變數最大的選戰
媒體和專家一致認為,二○○八年大選將是美國數十年來最激烈、變數最大的選舉。由於現任總統布希無法連任,副總統錢尼也不會參選,造成自一九二八年以來首次沒有現任總統或副總統爭奪提名的情況,選民將能跳脫原有思路投票。
其次,角逐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參選者競爭形勢多變。民主黨方面,希拉蕊在全國民調中支持率領先,但歐巴馬正不斷挑戰其領先地位,許多關鍵地區的選票兩人支持率不相上下。共和黨方面,現有的七名參選者中,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哈克比、前麻州州長羅姆尼、參議員麥凱恩和前參議員湯普森等五人實力接近,難以拉開差距。
更重要的是,民調結果指出,多數選民尚未決定支持哪位候選人,民調難以精準反映參選者實力。此外,目前也不能排除兩黨在預選階段結束後,將遭遇強大競爭者,像紐約現任市長彭博。
中東情勢成關鍵
籌款能力的強弱,也是競選成敗關鍵之一,美國素有「金錢是政治的母乳」的俗諺。明年大選將是美國歷史上時間最長、花費最多的一次選舉,到大選投票日,兩黨總統候選人花費恐逾五億美元(逾台幣一百六十二元),資金不夠很難堅持到最後。像前維吉尼亞州州長吉爾摩,由於募集資金能力不足,已被迫退出共和黨提名。
此外,目前尚不能排除突發事件的影響。當前美國仍堅持反恐立場,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局勢並不穩定,若出現新的恐怖襲擊,美國選民的心理肯定會受到衝擊,這必然會讓重視國家安全的共和黨人從中受益。
中國議題仍延燒
大選主要議題中,除了伊拉克與伊朗議題,布希未能解決的非法移民問題也會成為選舉中的重要話題之一;中美關係雖然已邁向良性軌道,但中國問題仍會成為話題。
目前,兩黨候選人對中政策的基調仍屬正面,強調合作關係。共和黨候選人多側重安全問題,尋求合作的同時,會強調應對中國崛起所帶來的挑戰;民主黨雖重視對中接觸,但仍將利用貿易、民主、人權和環保等問題對華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