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拙陶心 】── 林松本老師台灣陶手捏壺展 文/甘佩儒 |2021.12.19 語音朗讀 1251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停歇腳步,走進佛光山永和學舍2樓滴水書坊,參觀陶藝家林松本老師的「樸拙陶心」手捏壺展,體驗手捏陶的溫度與趣味,創作自己獨特的手捏陶杯,是心靈療癒的一大享受。圖/佛光山永和學舍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停歇腳步,走進佛光山永和學舍2樓滴水書坊,參觀陶藝家林松本老師的「樸拙陶心」手捏壺展,體驗手捏陶的溫度與趣味,創作自己獨特的手捏陶杯,是心靈療癒的一大享受。圖/佛光山永和學舍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停歇腳步,走進佛光山永和學舍2樓滴水書坊,參觀陶藝家林松本老師的「樸拙陶心」手捏壺展,體驗手捏陶的溫度與趣味,創作自己獨特的手捏陶杯,是心靈療癒的一大享受。圖/佛光山永和學舍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停歇腳步,走進佛光山永和學舍2樓滴水書坊,參觀陶藝家林松本老師的「樸拙陶心」手捏壺展,體驗手捏陶的溫度與趣味,創作自己獨特的手捏陶杯,是心靈療癒的一大享受。圖/佛光山永和學舍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停歇腳步,走進佛光山永和學舍2樓滴水書坊,參觀陶藝家林松本老師的「樸拙陶心」手捏壺展,體驗手捏陶的溫度與趣味,創作自己獨特的手捏陶杯,是心靈療癒的一大享受。圖/佛光山永和學舍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停歇腳步,走進佛光山永和學舍2樓滴水書坊,參觀陶藝家林松本老師的「樸拙陶心」手捏壺展,體驗手捏陶的溫度與趣味,創作自己獨特的手捏陶杯,是心靈療癒的一大享受。圖/佛光山永和學舍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停歇腳步,走進佛光山永和學舍2樓滴水書坊,參觀陶藝家林松本老師的「樸拙陶心」手捏壺展,體驗手捏陶的溫度與趣味,創作自己獨特的手捏陶杯,是心靈療癒的一大享受。圖/佛光山永和學舍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停歇腳步,走進佛光山永和學舍2樓滴水書坊,參觀陶藝家林松本老師的「樸拙陶心」手捏壺展,體驗手捏陶的溫度與趣味,創作自己獨特的手捏陶杯,是心靈療癒的一大享受。圖/佛光山永和學舍 文/甘佩儒 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停歇腳步,走進佛光山永和學舍2樓滴水書坊,參觀陶藝家林松本老師的「樸拙陶心」手捏壺展,體驗手捏陶的溫度與趣味,創作自己獨特的手捏陶杯,是心靈療癒的一大享受。台灣陶土非常適合做成茶器,因為它富含鐵質及多種礦物質,陶土較粗的顆粒,使茶壼上的毛細孔能吸收較多雜質,裡頭所含的微量元素,可使水質軟化。老師堅持以「手捏壼不上釉」的方式創作陶土。不上釉,使陶土原有毛細孔保持,才能使茶壼表面產生不同光澤,又因陶土經過手捏過程,它會造成內層與外層密度比較密,中間夾層較鬆,這個特性,使其保溫性與透氣性佳,因而在不同階段泡出的茶湯口感亦會不同,這是「手捏壺」的最大特性。手捏壼上釉會影響養壼,老師說因為陶土上釉,表面就沒有毛細孔了,沒法養入茶色。不上釉,讓陶土保有原來特性,可使水質軟化,達到茶水融合效果。展場上除了能夠喝到老師親自示範,以手捏壼泡陳年老鳥龍茶,還能品味茶湯,散發濃郁的梅子香氣,喝起來特別回甘潤喉。老師的作品除了茶席,亦有各式香品、茶器、花器、結合鐵具……造型多元,賞心悅目。其中也有逗趣組合,如以陶土與竹子、木頭結合成南瓜壼,以木「柴」音同「財」,搭配松鼠,取其諧音「輕鬆數財」的好兆頭。另有充滿祝福心意,將一束陶土做的木柴束起裝飾,像是束起財富,帶來「聚財」之意。很難想像每件作品,均是徒手捏成,巧具慧心,擬真自然的程度,令人歎為觀止!林松本老師從事捏陶創作至今已25年,回首創作,他經常以「放棄只是一句話,堅持需要一輩子」勉勵自己堅持到底,而這樣鍥而不捨的精神,也感染了家人一起投入,希望能傳承這份美好的手捏工藝,為台灣文化注入新力量。樸拙陶心── 林松本老師台灣陶手捏壺展期至明年1月3日,1月2日另有二場體驗課程,歡迎喜歡陶藝者前往參加,享受慢活,在靜心中找到自己,徒手捏陶樂淘淘。 前一篇文章 跟著「蝸牛」慢慢走 下一篇文章 Google矽谷總部擴建 龍鱗太陽能板供4成綠能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攜手多倫多大學 合作推廣人間佛教2025.07.0802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2025.07.0803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4【遊藝筆記】 香魂莫逐冷風散 (上) 2025.07.0805【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6荷蘭獨特國粹 撐竿跳河大賽2025.07.1007WCF主席尼爾森 全家參訪台北道場2025.07.1008【論愛談情】愛與界線2025.07.0809減碳救地球 大馬1.5萬人復蔬路跑2025.07.1010比利時佛光山 佛光家庭祝福禮2025.07.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森活筆記】皺葉椒草 綠色解憂神器【視覺DJ】鴿子樹上的行者【草木堪為友】肯氏南洋杉 挺拔優雅的南方之松【與植物對話】心田播種 植栽教我的事【綠手指筆記】療癒系養蘭記【藝象空間】襲園美術館 靜待成景的植栽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