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當台灣休閒農場還在萌芽起步的階段,彭勝瑜就投身其
中;12年後,因為愛蕨,找到了溼度與環境都適合蕨類生長的屈尺,就此開展生命的第二種可能,在山林間,開創台灣第一家以「蕨」為主題的餐廳。
餐廳開在山林裡,還是一片知名度不高的山區;除了愛蕨,別無其它原因。
為造景 意外愛上蕨
愛上蕨,是因為早期要塑造農場的庭園景觀,大型喬木取得容易,但是地景植物就極其困難;當時,多數的農場是採用草皮+草花,尤其是隨處灑、到處生長的鳳仙,但多數得3個月換季,浪費太多人力與物力。
某一天,在林間散步,看到了蔓生的蕨,姿態優雅、綠意非常;他從觀察、到欣賞,最後欲罷不能,停下工作、遍尋蕨跡。
脫離了農場主業,來到屈尺開餐廳,是人生一大挑戰。彭勝瑜說,當時的隱花園,是一棟被荒草煙沒的別墅,圍牆東邊倒塌、西側看不出原貌,如今,別墅成為網路熱門的美景餐廳之一,更重要的是,屈尺在地原生的、近40種的蕨類,以及他在台灣各地採集的120多種蕨,都在餐廳周邊美妙開展。
蕨色美景 人間仙境
走進餐廳的庭園,就不想離開;水生的、陸生的、攀著在樹幹上的,各形各樣的蕨類,遠比室內優雅的裝潢更吸引人;彭勝瑜說,這是一種驕傲,花了5年的時間,將荒草變綠地。一個人靜坐在湖畔,喝著早茶、聽音樂,寧靜的美,與蕨共生,這裡,就是人間仙境,彭勝瑜說,這是一種很美妙的經驗,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研究蕨類、找尋蕨類,再投入5年建造蕨的家,以美食吸引遊客來賞蕨。
隱花世界 恣意生長
就連餐廳的名字「隱花園」,也與蕨有關,因為蕨類正是一種「隱花」植物。彭勝瑜說,因為「隱花」,所以美;它不怕水,不像花雖美、遇水則萎,它也不須修剪,自然生長就各有美態。
在山林賞蕨,也是一樂。蕨類從高到低,各層次、空間都有不同的美景,像是附著於樹幹的蕨,讓樹的形體不再單調,還可保有一定的溼度;長在庭園,比起任何一種花草都要美,不須修剪、不必換盆,就這麼一年四季展綠意!
真心疼惜 不忍入菜
彭勝瑜說,蕨類植物在歐美、日本,是最自然的庭園植物,但卻被台灣人當雜草;這幾年,他們一群蕨友從南到北,走山溯溪蒐尋台灣蕨,投入愈深,愈了解蕨類,「對它的依戀就愈深」。
彭勝瑜走進屈尺,經營餐廳,也經營這片土地。他說,很多人問,既然懂蕨、愛蕨,為什麼不將蕨入菜?他認為,正是因為愛蕨,所以不忍,不忍心將他摘拔、炒作,更不忍心因為味美,讓更多人亂摘亂採,擾亂眾蕨生活。
他將蕨類當至友、當家人,這份依戀,只有懂蕨的人,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