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

黃啟方 |2007.12.15
946觀看次
字級


君不見滄海桑田年歲改,秦皇片石今安在,萬騎千乘化作灰,黃河依舊東流海。這是明代于慎行〈嶧山石〉詩中的四句。「滄海桑田」一語出於晉代葛洪的《神仙傳》:麻姑問王方平:「自從接待以來,東海三變為桑田;曾經到蓬萊,水位也淺了一半。難道會變為平地嗎?」王方平回答說:「東海就快塵土飛揚了。」後人引申為世事的巨大變化,唐初盧照鄰「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就是有名的詩句。

人們去大陸旅遊,「長城」是都要去憑弔一番的;而廣西桂林、陽朔一段漓江的如畫山水,也是觀光焦點,卻很少人會去看一看漓江上游的「靈渠」──一條為了打通湖南、廣西的交通,以便征伐廣西、雲南的水道,使用的工法和成都的都江堰一樣,並且到現在還具有輸運的功能,可以說是秦始皇的另一個傑作,所以「靈渠」的牌匾是斗大的八個字:「北有長城,南有靈渠。」當遊人面對「長城」和「靈渠」時,誰還會想到當年築城修渠,曾經埋葬了多少的生命。于慎行「空憐世上浮沈子,白首紅顏何所歸」的感慨,似乎還有所不足呢!

「滄海桑田」,雖然出於神仙傳奇,但在現實生活中,卻真能讓人承受重大的震撼,像「九二一大地震」發生的地裂山走,像許多次颱風帶來的山崩石流,像南亞的滔天海嘯,無一不是「滄海桑田」的具體說明。同是明代人的王鏊,就曾描繪暴雨所引發的巨變:

大雨西來勢壓山,長衢浩浩起波浪;

始知滄海變桑田,只在陰晴反覆間。

天候的異常,很可能在一瞬之間就會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對我們來說,這類大自然的「陰晴反覆」,有賴平日「未雨綢繆」,多作好防範,以自求多福。進一步說,我們如果無視於日益嚴重的「暖化」現象,那豈不是「自作孽」了嗎?

世事雖然多變,但人間總有永恆不變的價值,那是不會因為時間、環境的改變或人為的破壞而消失的,且看也是明代人王燧的詩:

水流花謝白雲飛,滄海桑田幾是非?

莫問蘭亭舊蹤跡,當時文采古來稀!

王羲之的字和其他所有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表現,終究會永垂青史,照耀人寰!(作者為世新大學教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