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月主題徵文--巷弄】 曾經,如今

文/小可 |2021.12.10
609觀看次
字級

文/小可

台北市近郊有一座指南山,山下有一所大學。當年,校長為了延攬大師,在學校旁蓋了一些雙併紅磚的兩層樓洋房作為學人宿舍,稱之為「化南新村」。曾經,有鴻儒碩彥在此著書立說,也有大師將客廳當講堂,在此作育英才。寒冬夜裡,曾有教授穿著藍色長袍站在門口指引不認得路的學生,溫暖昏黃的門燈照在老師身上。老師與學生談文論道,修改學生不成熟的論文。過年過節時,把自家餐廳當食堂,招待負笈異鄉的學子,溫暖他們的身心。

後來,眷舍改建。老師們陸續搬離了化南新村。最初,學校還曾整修尚未拆遷的眷舍,以五年為期借給未有房舍的學人暫住。後來,校方舉辦「憶南忘」活動,打算向化南新村說再見,並予以拆除。附近居民感到萬般不捨,努力奔走之下,化南新村被認定為台北市珍貴歷史建物列冊追蹤名單之一,暫緩拆除命運。

如今,人去樓空的眷舍,依稀顯露著當年建築設計施工的用心與大師們的品味:Z字型曲折的抗震圍牆,展現光線與陰影,空間有進有出,走在其中,感受韻律;斜磚窗櫺,排水容易,使木頭窗戶不容易腐蝕。從美學角度,方形房子,搭配斜角的開窗角度,就多了層變化;素樸的紅色清水磚牆,抵擋多次颱風與地震,而依然屹立,說明當年施工品質良好。院內種植鳳凰木、玉蘭花、南洋杉、楊桃、枇杷、紫薇……如今成了雀鳥的天堂。而巷道,也成了拍攝廣告或懷舊電視劇之場域。門楣上褪色的春聯,回味著當年書卷風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