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韓佛教梵音饗宴 妙樂迴盪

人間社記者妙為/文 陳碧雲/攝 |2007.11.28
765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妙為大樹報導】二十五、二十六日兩天晚上,佛光山檀信樓大禮堂梵音妙樂處處迴盪。兩場以台灣、韓國佛教音樂為主題的梵音饗宴,台上歡喜讚誦,台下歡喜聆聽,大眾儼然置身於佛國淨土。

「二○○七東亞佛教音樂交流暨學術論壇」第一天晚上「台灣佛教音樂」之夜,由南華大學雅樂團以震攝人心的「擊鼓迎賓」揭開序幕;接著現代佛教音樂方面,有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學生、孫娟娟及張健宇等人的演唱,都是由星雲大師作詞,不同作曲者以現代流行音樂譜曲。

舞蹈方面,則由佛光山敦煌舞團演出「遇見觀音」,平日以舞修心的舞者,在台上透過肢體、眼神,告訴觀眾如何在苦海中依尋「六字大明咒」找到皈投之路;最後傳統佛教音樂部分,由如寧法師唱出「鐘聲偈」,及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唱出「準提咒」及「七如來」;莊嚴的聲音,加上法師結手印的祝福,不但莊嚴大眾的身心,也博得全場如雷的掌聲。

第二天晚上「韓國佛教音樂」之夜,是由馬山佛樂團演出「佛母山靈山齋」,演唱被列入大韓民國重要無形文化遺產第五十號靈山齋保存會,共分擁護偈、運心偈作法舞、覆請偈、千手缽鑼舞、優扎作法舞、和請、莊嚴念佛等七個程序,其中千手缽鑼舞是在缽鑼舞中,舞蹈動作最為華麗、雄壯,可稱為缽鑼舞的最高峰。對大部分的聽眾來說,韓國這場表演,也許聽不懂內容、抓不準節奏,卻得以跳脫所有框框,少了六根的障礙,直以佛心與之相應,可謂禪與藝術結合的典範。

透過兩天晚上的交流表演,觀眾從宏觀角度看到台灣從傳統到現代的佛教音樂發展,也從微觀角度體驗了韓國佛教儀式音樂的莊嚴攝受。這除了是東亞佛教音樂發展歷程中之一大盛事外,更為在場所有與會者帶出「鞏固傳統,發展現代」的訊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