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倫,因李白的詩作〈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而傳名。但汪倫究竟是何許人物也?這實是一大疑案。
李白在〈過汪氏別業〉中寫道:「疇昔未識君,知君好賢才……」詩中透露汪倫與李白是詩文知交。但是,由於《辭源》、《辭海》之類僅簡略寫為「汪倫(唐)涇縣人」,令人莫知底細,而造成了一些誤會。
郭沫若在〈李白與杜甫〉一文中,誤稱汪倫是個農民,《中國文學史略稿》一書的作者也是這樣說。接著,《唐宋絕句選注析》、《唐宋詩詞探勝》等書也都寫道:「據說是涇縣桃花潭的農民」、「是一位善釀酒的村民」。
近年黃拂塵在〈汪倫何許人也〉一文中,道出了真相。他曾帶著疑問到安徽涇縣走訪,沿著桃花潭尋覓當年李白、汪倫的行蹤。終於在《涇縣志》與《汪氏宗譜》中發現了具有史料價值的記載:「汪倫,又名風林,為唐時名士,與李青蓮(李白)相友善,數以詩文往來贈答,為莫逆之交。開元天寶年間,公為涇縣令。」由此可知,汪倫曾任涇縣七品縣令,並不是「桃花潭的農民」,更不是什麼「一個善釀酒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