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文誌】 甜在記憶裡的粗食

文/簡文志 |2021.11.12
968觀看次
字級

文/簡文志

唐朝甜點「透花糍」,以糯米製成糍糕,藏餡名為「靈沙臛」的豆沙,塑形透明花樣,隱約閉月羞姿,故名。《金瓶梅》第六十七回點心「酥油鮑螺」,奶品發酵油水分離,拌摻蜂蜜擠飾盤面,底圓頂尖,螺圈旋上,又稱滴酥鮑螺,頗類現代蛋糕的奶油裝花。

張愛玲說自己像是老年人一樣,喜愛點心甜食。在上海時,隔鄰是咖啡館,黎明的麵包噴香破空而來;愛英式司康鬆餅,輕清而不膩。也愛俄式老大昌(Tchakalian)麵包,半球酥皮,乳酪微鹹,配食無味的麵皮,微妙可口。〈雙聲〉憶友炎櫻外食點心:「在咖啡館裡,每人一塊奶油蛋糕,另外要一份奶油;一杯熱巧克力加奶油,另外要一份奶油」,恰好是苦甜交潤。女人是最適合甜點的,瀲灩紅唇,抿拭間,甜點殞逝無痛無蹤,確實優雅迷人的雋味。

張愛玲在〈童言無忌〉說:「我和老年人一樣的愛吃甜的爛的」。同溫層原來是這樣的感覺,這種習慣嗜好與我頗類。幼時沒有奶油滿眼提眉咧嘴的裝飾蛋糕,傳統農家的紅龜粿、麻糬、發糕、九層糕正好補上無法華麗的童年甜品史。即使年近五十,依然看見自己從未改變的甜食小鬼貪嘴模樣。

在報刊寫過母親是童養媳而必須學習這些糕點,寫過爺爺的手打蛋糕,外婆的九層糕等等,似乎是在甜食家庭中蜜意流洩的成長。

母親的紅龜粿,豔光四射,油亮如恍,香氣滿溢,喜氣洋洋的節日感,適合敬神祈安,喜慶昭世,神明生日,都是合宜的禮物與祭品。我是母親紅龜粿的老主顧,邊喝汽水,搭配鄉土老味,有經驗的都知道,麵粉製品時而滿噎喉道的窒息感,是甜釀的記憶。古法的紅龜粿,磨具的聲響,浸潤的水米,以布袋套囿鐵桶,石磨的米漿如涎流,流入布袋,時而滿溢地面,再以紮繩緊綑布口。石壓除水是五指山的悟空鎖鎮的淬鍊,形成粿粹。母親的紅龜粿是整籠蒸熟後再捏塑與包料、壓模、擺葉;當然也有是最後將製好的生粿置入蒸熟的不同方式。

蒸騰的煙氣,裂舊的龜模,共同慰安苦命的母親。母親知命,並不樂天,認真活著,活著餵養一群依賴她甜食記憶的孩子。近期母親的指節苦戀類風溼關節炎,遇到節日母親就豎旗投降,直接購買市品,美滋依然,就是少了記憶的身影與味道。

紅龜粿是舊時代的甜點,時而逛行傳統街市,偶望糕粄攤商,赤焰紅龜粿嬌香十里紅塵,還有同樣燦紅的麵龜、鳳片龜。這些甜在記憶裡的粗食,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漸漸離開生活日常,土氣的,老式的,舊時光的食物,已然不敵台灣、日韓、歐美、東南亞的新式創新快意速食,更消說以前哪有珍珠奶茶。

這些老派食物仍在某些攤位等著,等著刻意尋思眷戀時光的食客慢品,慢品甜在記憶裡的粗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