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滋味 】貢糖 我的愛

文/林榮淑 |2021.11.08
561觀看次
字級

文/林榮淑

坊間糕餅糖果誘人者甚繁,我卻獨沽一味金門貢糖。

貢糖與花生糖的不同在於製造過程中多了碾壓與包餡的程序,而擁有其他甜品難望其項背──化口的感覺。化口老少通吃,無齒之徒亦能享受其清雅鮮淡美味。鮮淡是品味,清雅則是修養,無此修養便無從品味,能品此味方能得此境界。品味分高下,飯前、飯後、餐與餐中間吃貢糖,隨人嗜好,自由滿意。

我喜歡在飯前吃貢糖,吃的是一份開胃前菜。開胃是叫醒味蕾,前菜如一部前導車,取精不取多。我也愛在飯後吃貢糖,極品甜點入喉口畫下用餐完美句點,快樂賽神仙。

唐朝《酉陽雜俎》記載,花開亦落地結子形如香芋,亦名花生。更早在西漢時的農作物裡就發現了它。

維基百科這樣說,花生的原產地在南美洲與中國,再由中國傳入印度、錫蘭及馬來群島,爾後再傳入非洲。因此中國以及日本稱其為落花生,歐洲人稱做唐人豆,或中國堅果。中國原生種的花生顆粒較小而香,南美所產較大而脆。明末清初時中國沿海地區多次從南美洲引種較大顆粒的花生品種,甜品的製作於是興起。

花生糖當作閩南地區的貢品據說起始於明代。清朝滿人對花生糖這個貢品更少接觸,往往更加期待,進貢之際,後宮騷動,爭先恐後求取,熱鬧非凡。當時常見的北方御用點心如豌豆黃、驢打滾,皆屬不能保存的甜品。保存期限較長又被當作可以促進發育的貢糖,自然常被皇上當作打賞嬪妃的點心。十八世紀乾隆末年,花生糖仍是筵席珍貴之物,尋常人仍然很難吃到。晚清時期隨著王爺與大臣們帶回府上,才逐漸廣為民間食用。

天時地利人和牽成,以戰地文化,在地風情開發多樣文創商品的金門貢糖異軍突起。堅持手工,製作原料控管,完全掌控香脆酥甜四個關鍵。竹葉貢糖(原味)、竹葉貢糖(蒜味)、香脆貢糖等多元口味,名聞遐邇,享譽全球。

品味是一種渴求,是一種想望,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能力。人若喻為一粒孤島,味蕾就是潮浪,一波一波將彼此連結,匯聚起世界的海洋。每一款口味的金門貢糖彷彿黑暗裡的燈塔,味蕾將帶領你抵達想要去的地方。

貢糖在齒舌之間遊走,心中浮現一段話:明明就是一塊簡單的甜品,卻用「不簡單」的設計完成,圓了饕客美食之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