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揚
因新冠疫情,隔了四個多月,打了兩劑疫苗,並例行做了兩次PCR採檢之後,兒子終於放心回家跟我們一起度過一個周末假日。
晚上他在自己房間準備專科醫師甄審,天氣實在悶熱,便拿來冷氣搖控器,一按,冷氣風扇立即發出打到異物的巨響。我前往檢查,重複幾次開關動作,嘎嘎嘎的聲響依舊,只好放棄,請他吹電扇。
五天後,冷氣維修師傅抽空前來,幫忙將這窗型冷氣的內部機器拉出來,一瞧,竟然發現裡面一堆的細枯樹枝!
維修師傅推敲,這麼長一段時間沒吹,一定是有什麼鳥類在冷氣機外殼上方築巢,樹枝就從排氣孔掉進裡面來。
我爬上窗台,右手拉著裡面梁柱一隅,小心翼翼將頭探出窗外,果然發現有個用樹枝編織的鳥巢,巢裡面還有三顆鳥蛋,但沒有看到任何親鳥。
為了那三顆鳥蛋,如何處理鳥巢便成了棘手的問題,讓人躊躇再三。
維修師傅說可以在機器內部的排氣孔下方放一片塑膠薄墊,防止樹枝繼續往裡面掉,便不會干擾風扇運轉,等鳥蛋孵化,雛鳥離巢之後,再處理那個鳥巢。
看來也只能這麼辦了。
想想,這親鳥實在聰明,會找遮雨棚和冷氣機外殼之間的狹小三角型空間,一個完全可以遮風避雨安全無虞的地方築巢撫育下一代,真要給個讚。
第二天一早,妻子要我動作細緩的再探頭出去瞧瞧,看是否有親鳥孵蛋。只見那三顆鳥蛋安然無恙的躺臥鳥巢上方,但仍不見成鳥蹤跡。
妻子說:糟糕,會不會是那天開冷氣時產生巨響,把母鳥給嚇跑了?
我說天下的媽媽都一樣偉大,母鳥不會這麼膽小,只因一點驚嚇就棄自己後代於不顧吧!
妻子說,小時候她爸爸養過鳥,也曾有小鳥在她家的院子樹上築巢。她爸爸說,築巢和孵化時期,只要親鳥受到驚嚇或被頻繁騷擾,又或者發現鳥巢曾被動過,親鳥就會出現棄窩的行為,另找別處安窩築巢,重新來過。
我的內心突然覺得很愧疚,拒絕相信是我那天開關冷氣多次,把親鳥給嚇跑了。從此,我不再開那台冷氣,且幾乎天天爬上窗台探頭探腦的,希望母鳥跟我四眼對望,正安心孵化牠的寶貝。
有人說,禽鳥在家附近築巢是好事,表示牠們的安窩處是一個好地方。古人甚至認為鳥意象為鳳,「築巢引鳳」預示著好兆頭,可以招財進寶。
但我只祈禱,那三顆鳥蛋的媽媽只是在附近樹梢間徘徊、警戒、觀察,並非真的棄巢而去,而且聰明到會利用夜色掩護下回巢孵蛋,讓小鳥平安誕生。
四個星期過了,那三顆鳥蛋依舊安在,而我仍持續這麼盼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