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老人林經甫 認老不服老 文/郭頤 |2021.10.26 語音朗讀 727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原亞洲戲偶博物館由林經甫創辦,保存許多珍貴偶戲。圖/林經甫提供林經甫與兒子林冠廷,曾一起拍攝紀錄片。圖/林經甫提供林經甫認為應該要有「二次教育」,教導民眾如何坦然面對人生下半場。圖/郭頤林經甫(右)前年受邀到紐約時裝周走秀。圖/林經甫提供為將生活簡單化,林經甫捐出自己多年收藏,近年開始拍影片分享生活,經營臉書專頁。圖/林經甫提供 文/郭頤 天氣微涼的初秋,記者約訪有「時尚老人」之稱的高齡網紅林經甫,地點就在他投入半生心血的台原亞洲戲偶博物館。 博物館坐落在大稻埕一隅,外牆砌著紅磚,外觀老舊卻別具樸實雅致的氣息,就如同林經甫的人生縮影,即使外表不再年輕,但內在的底蘊卻愈來愈深。 提起林經甫的經歷,真的是長長一串,協和婦女醫院前院長、台原亞洲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台原亞洲戲偶博物館創辦人,並且還是一名社會運動者。75歲的他,前年還受邀前往紐約時裝周走秀;他認老但不服老,有機會還想挑戰登上巴黎、米蘭等時裝周的舞台。其實走秀只是林經甫人生下半場一個「精采的意外」,推動老人「預防醫學、健康餘命」及退休者的「二次教育」,才是他這名社會運動者心心念念的「正事」。醫師出身的林經甫講究數據,但在敘事過程中,記者觀察到他全身散發一股對土地與人的強烈執著,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字——「愛」。因為從醫,林經甫自稱已看透生死,但卻無法割捨親情;近年四處演講推動「健康餘命」觀念,是因為看到母親臥床多年的「切身之痛」。 林經甫的母親十多年前中風,長期臥床至今,他表示,母親倒下後,他回頭查資料才驚覺,國人平均臥床時間長達7年, 更讓他深刻感受醫療系統的不足,「想為台灣高齡化問題找出一帖藥方」。矯正長壽觀念 重視前端預防「我們只看到後端的長照,忽視了更重要的前端預防。」林經甫以丹麥、瑞典為例,「他們老人身旁站的是2名運動教練,而我們是醫師跟護理師」,這是國家對於老人政策的不同思惟,「是不健康的思惟」。「什麼是長壽?健康餘命才是我們應面對的長壽」,「否則,儘管我們平均餘命很長,但是生命後期卻都臥病在床,沒辦法享受陽光跟這個世界」,對生命有著強烈熱情的林經甫說,「我會宣布他已經死亡」。也許是醫師這個職業,讓林經甫對退休族有進一步的觀察,許多退休族短暫享受「無職一身輕」的愉悅後,卻陷入「無所事事的退休焦慮」,這幾年他四處分享自身心路歷程,期許自己作為「成功老化」的典範。面對退休後身體、社交、生活模式還有人生思惟等轉變,要如何經營第二人生?林經甫表示,「必須接受二次教育」,學習重新看待老化後的新人生,遺憾這塊卻被政府長期忽視。林經甫將小學到大學、研究所的求學過程,定義為第一次教育,「教我們在社會立足的能力」,但面對人生重大轉折,「卻沒有人教我們怎麼面對安老的人生」。適當運用三力 健康成功老化他認為,很多人都只能自己摸索,浪費很多時間,應該要有「二次教育」,包含「預防醫學、健康餘命」的概念,教導民眾如何坦然面對人生下半場。「我們不必騙人,人終有一死,但在之前你要怎麼度過,二次教育就是要讓每個人健康、自信的面對未來」,林經甫把它稱為「成功老化」的課程。林經甫近年積極鼓吹「體力」、「社會力」、「腦力」的健康老化概念,「適當運用這三力,對老人生活會有很明顯幫助」。他強調,「當你嚐不出媽媽煮飯的味道,可能已進入失智前期」,吃飯其實也是五感的延伸。每周,林經甫都會到健身房報到,並定期參加各種家庭、社交聚會,維持自身的「體力」與「社會力」,為訓練「腦力」,他還曾和兒子合拍紀錄片。玩轉熟齡 計畫80歲單車環島林經甫的兒子林冠廷是《台客劇場》導演,在YouTuber有相當知名度。2年前,他與兒子拍攝「生酮飲食」紀錄片,意外在網路暴紅,開始經營「時尚老人」臉書專頁,嘗試拍影片分享生活。這個經驗對他很受用,「影片是一種回憶,拍得好不好是另回事」,拍片是種觀察,包含許多與人的互動,他鼓勵老年人嘗試拿起手機記錄生活,也是訓練三力的一種過程。未來林經甫規畫在80歲時,挑戰單車環島,給自己一個考驗。他鼓勵每個老年人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賦予「落葉歸根」更深層的意義,正如他所言「對土地有愛,對人有情。 」捐百件珍藏品 體現極簡主義時尚老人林經甫多年來奔走世界各地,為保存偶戲文化不遺餘力,除了偶戲收藏品外,他也珍藏上百件少數民族服裝,卻在退休後毅然捐出,就為實踐自己近來大力提倡的「極簡主義」。林經甫表示,許多人雖從職場退休,心卻沒跟著休息,依然掛心於過往生活,反而給自己太大壓力。他建議退休族,不妨從怎麼向別人介紹自己來檢測,是否還是放不下退休前的過往。 「年紀到了,就要把該丟的東西丟一丟」,林經甫說,極簡主義是要讓退休後生活過得更輕鬆,他強調,極簡的生活在成功老化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很多老人都不認老,其實這是件不對的事,我們要認老,並在這過程中,活得愉快、有尊嚴,這才是生活的目的。」林經甫把幾百件自己收藏的少數民族服裝及道教刺繡服飾,捐給輔仁大學織品系,他表示,因為輔大有在收集、也想研究這些服飾,這些人類的瑰寶、財產,對輔大是寶貝,「對我來講,時空轉變,已變成是個負擔。」林經甫為將生活簡單化,選擇捐出自己多年收藏,他分享,如果老了還是跟年輕人一樣,想要開名貴的跑車,只會讓自己生活變得繁複,所以有人說到了40歲就應該把跑車丟掉,到了6、70歲就把收藏捐掉,把過去年輕、中年時的東西極簡化,老年生活會更輕鬆自在。本版與聯合報「橘世代」周報合作 前一篇文章 江育誠當背包客 遇見更好自己 下一篇文章 27年義工 徐爸上山下海護生態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陳明智升級醫院 吸引患者回流莊仁賓回鄉服務 翻轉百年嘉醫動力火車結伴50年 接住彼此樂與悲動腦專家謝仲思 建構台灣尾醫療網坐輪椅仍堅持看診 張常勝造福偏鄉醫療母患膽結石經歷 王宏育應用於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