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老人林經甫 認老不服老 文/郭頤 |2021.10.26 語音朗讀 746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原亞洲戲偶博物館由林經甫創辦,保存許多珍貴偶戲。圖/林經甫提供林經甫與兒子林冠廷,曾一起拍攝紀錄片。圖/林經甫提供林經甫認為應該要有「二次教育」,教導民眾如何坦然面對人生下半場。圖/郭頤林經甫(右)前年受邀到紐約時裝周走秀。圖/林經甫提供為將生活簡單化,林經甫捐出自己多年收藏,近年開始拍影片分享生活,經營臉書專頁。圖/林經甫提供 文/郭頤 天氣微涼的初秋,記者約訪有「時尚老人」之稱的高齡網紅林經甫,地點就在他投入半生心血的台原亞洲戲偶博物館。 博物館坐落在大稻埕一隅,外牆砌著紅磚,外觀老舊卻別具樸實雅致的氣息,就如同林經甫的人生縮影,即使外表不再年輕,但內在的底蘊卻愈來愈深。 提起林經甫的經歷,真的是長長一串,協和婦女醫院前院長、台原亞洲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台原亞洲戲偶博物館創辦人,並且還是一名社會運動者。75歲的他,前年還受邀前往紐約時裝周走秀;他認老但不服老,有機會還想挑戰登上巴黎、米蘭等時裝周的舞台。其實走秀只是林經甫人生下半場一個「精采的意外」,推動老人「預防醫學、健康餘命」及退休者的「二次教育」,才是他這名社會運動者心心念念的「正事」。醫師出身的林經甫講究數據,但在敘事過程中,記者觀察到他全身散發一股對土地與人的強烈執著,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字——「愛」。因為從醫,林經甫自稱已看透生死,但卻無法割捨親情;近年四處演講推動「健康餘命」觀念,是因為看到母親臥床多年的「切身之痛」。 林經甫的母親十多年前中風,長期臥床至今,他表示,母親倒下後,他回頭查資料才驚覺,國人平均臥床時間長達7年, 更讓他深刻感受醫療系統的不足,「想為台灣高齡化問題找出一帖藥方」。矯正長壽觀念 重視前端預防「我們只看到後端的長照,忽視了更重要的前端預防。」林經甫以丹麥、瑞典為例,「他們老人身旁站的是2名運動教練,而我們是醫師跟護理師」,這是國家對於老人政策的不同思惟,「是不健康的思惟」。「什麼是長壽?健康餘命才是我們應面對的長壽」,「否則,儘管我們平均餘命很長,但是生命後期卻都臥病在床,沒辦法享受陽光跟這個世界」,對生命有著強烈熱情的林經甫說,「我會宣布他已經死亡」。也許是醫師這個職業,讓林經甫對退休族有進一步的觀察,許多退休族短暫享受「無職一身輕」的愉悅後,卻陷入「無所事事的退休焦慮」,這幾年他四處分享自身心路歷程,期許自己作為「成功老化」的典範。面對退休後身體、社交、生活模式還有人生思惟等轉變,要如何經營第二人生?林經甫表示,「必須接受二次教育」,學習重新看待老化後的新人生,遺憾這塊卻被政府長期忽視。林經甫將小學到大學、研究所的求學過程,定義為第一次教育,「教我們在社會立足的能力」,但面對人生重大轉折,「卻沒有人教我們怎麼面對安老的人生」。適當運用三力 健康成功老化他認為,很多人都只能自己摸索,浪費很多時間,應該要有「二次教育」,包含「預防醫學、健康餘命」的概念,教導民眾如何坦然面對人生下半場。「我們不必騙人,人終有一死,但在之前你要怎麼度過,二次教育就是要讓每個人健康、自信的面對未來」,林經甫把它稱為「成功老化」的課程。林經甫近年積極鼓吹「體力」、「社會力」、「腦力」的健康老化概念,「適當運用這三力,對老人生活會有很明顯幫助」。他強調,「當你嚐不出媽媽煮飯的味道,可能已進入失智前期」,吃飯其實也是五感的延伸。每周,林經甫都會到健身房報到,並定期參加各種家庭、社交聚會,維持自身的「體力」與「社會力」,為訓練「腦力」,他還曾和兒子合拍紀錄片。玩轉熟齡 計畫80歲單車環島林經甫的兒子林冠廷是《台客劇場》導演,在YouTuber有相當知名度。2年前,他與兒子拍攝「生酮飲食」紀錄片,意外在網路暴紅,開始經營「時尚老人」臉書專頁,嘗試拍影片分享生活。這個經驗對他很受用,「影片是一種回憶,拍得好不好是另回事」,拍片是種觀察,包含許多與人的互動,他鼓勵老年人嘗試拿起手機記錄生活,也是訓練三力的一種過程。未來林經甫規畫在80歲時,挑戰單車環島,給自己一個考驗。他鼓勵每個老年人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賦予「落葉歸根」更深層的意義,正如他所言「對土地有愛,對人有情。 」捐百件珍藏品 體現極簡主義時尚老人林經甫多年來奔走世界各地,為保存偶戲文化不遺餘力,除了偶戲收藏品外,他也珍藏上百件少數民族服裝,卻在退休後毅然捐出,就為實踐自己近來大力提倡的「極簡主義」。林經甫表示,許多人雖從職場退休,心卻沒跟著休息,依然掛心於過往生活,反而給自己太大壓力。他建議退休族,不妨從怎麼向別人介紹自己來檢測,是否還是放不下退休前的過往。 「年紀到了,就要把該丟的東西丟一丟」,林經甫說,極簡主義是要讓退休後生活過得更輕鬆,他強調,極簡的生活在成功老化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很多老人都不認老,其實這是件不對的事,我們要認老,並在這過程中,活得愉快、有尊嚴,這才是生活的目的。」林經甫把幾百件自己收藏的少數民族服裝及道教刺繡服飾,捐給輔仁大學織品系,他表示,因為輔大有在收集、也想研究這些服飾,這些人類的瑰寶、財產,對輔大是寶貝,「對我來講,時空轉變,已變成是個負擔。」林經甫為將生活簡單化,選擇捐出自己多年收藏,他分享,如果老了還是跟年輕人一樣,想要開名貴的跑車,只會讓自己生活變得繁複,所以有人說到了40歲就應該把跑車丟掉,到了6、70歲就把收藏捐掉,把過去年輕、中年時的東西極簡化,老年生活會更輕鬆自在。本版與聯合報「橘世代」周報合作 前一篇文章 江育誠當背包客 遇見更好自己 下一篇文章 27年義工 徐爸上山下海護生態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看前輩搶救生命 魏國珍走向外科之路肺癌權威陳晉興 每年執刀1400台林彥雄行醫花蓮 從小鎮醫師到院長蔡景耀醫病醫心 助病人重見光明心放寬常感恩 隨遇而安珍惜當下自在人生下半場 秦漢享受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