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老人林經甫 認老不服老

文/郭頤 |2021.10.26
7279觀看次
字級
台原亞洲戲偶博物館由林經甫創辦,保存許多珍貴偶戲。圖/林經甫提供
林經甫與兒子林冠廷,曾一起拍攝紀錄片。圖/林經甫提供
林經甫認為應該要有「二次教育」,教導民眾如何坦然面對人生下半場。圖/郭頤
林經甫(右)前年受邀到紐約時裝周走秀。圖/林經甫提供
為將生活簡單化,林經甫捐出自己多年收藏,近年開始拍影片分享生活,經營臉書專頁。圖/林經甫提供

文/郭頤

天氣微涼的初秋,記者約訪有「時尚老人」之稱的高齡網紅林經甫,地點就在他投入半生心血的台原亞洲戲偶博物館。 

博物館坐落在大稻埕一隅,外牆砌著紅磚,外觀老舊卻別具樸實雅致的氣息,就如同林經甫的人生縮影,即使外表不再年輕,但內在的底蘊卻愈來愈深。 

提起林經甫的經歷,真的是長長一串,協和婦女醫院前院長、台原亞洲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台原亞洲戲偶博物館創辦人,並且還是一名社會運動者。

75歲的他,前年還受邀前往紐約時裝周走秀;他認老但不服老,有機會還想挑戰登上巴黎、米蘭等時裝周的舞台。其實走秀只是林經甫人生下半場一個「精采的意外」,推動老人「預防醫學、健康餘命」及退休者的「二次教育」,才是他這名社會運動者心心念念的「正事」。

醫師出身的林經甫講究數據,但在敘事過程中,記者觀察到他全身散發一股對土地與人的強烈執著,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字——「愛」。

因為從醫,林經甫自稱已看透生死,但卻無法割捨親情;近年四處演講推動「健康餘命」觀念,是因為看到母親臥床多年的「切身之痛」。 

林經甫的母親十多年前中風,長期臥床至今,他表示,母親倒下後,他回頭查資料才驚覺,國人平均臥床時間長達7年, 更讓他深刻感受醫療系統的不足,「想為台灣高齡化問題找出一帖藥方」。

矯正長壽觀念 重視前端預防

「我們只看到後端的長照,忽視了更重要的前端預防。」林經甫以丹麥、瑞典為例,「他們老人身旁站的是2名運動教練,而我們是醫師跟護理師」,這是國家對於老人政策的不同思惟,「是不健康的思惟」。

「什麼是長壽?健康餘命才是我們應面對的長壽」,「否則,儘管我們平均餘命很長,但是生命後期卻都臥病在床,沒辦法享受陽光跟這個世界」,對生命有著強烈熱情的林經甫說,「我會宣布他已經死亡」。

也許是醫師這個職業,讓林經甫對退休族有進一步的觀察,許多退休族短暫享受「無職一身輕」的愉悅後,卻陷入「無所事事的退休焦慮」,這幾年他四處分享自身心路歷程,期許自己作為「成功老化」的典範。

面對退休後身體、社交、生活模式還有人生思惟等轉變,要如何經營第二人生?林經甫表示,「必須接受二次教育」,學習重新看待老化後的新人生,遺憾這塊卻被政府長期忽視。

林經甫將小學到大學、研究所的求學過程,定義為第一次教育,「教我們在社會立足的能力」,但面對人生重大轉折,「卻沒有人教我們怎麼面對安老的人生」。

適當運用三力 健康成功老化

他認為,很多人都只能自己摸索,浪費很多時間,應該要有「二次教育」,包含「預防醫學、健康餘命」的概念,教導民眾如何坦然面對人生下半場。

「我們不必騙人,人終有一死,但在之前你要怎麼度過,二次教育就是要讓每個人健康、自信的面對未來」,林經甫把它稱為「成功老化」的課程。

林經甫近年積極鼓吹「體力」、「社會力」、「腦力」的健康老化概念,「適當運用這三力,對老人生活會有很明顯幫助」。他強調,「當你嚐不出媽媽煮飯的味道,可能已進入失智前期」,吃飯其實也是五感的延伸。

每周,林經甫都會到健身房報到,並定期參加各種家庭、社交聚會,維持自身的「體力」與「社會力」,為訓練「腦力」,他還曾和兒子合拍紀錄片。



玩轉熟齡 計畫80歲單車環島

林經甫的兒子林冠廷是《台客劇場》導演,在YouTuber有相當知名度。2年前,他與兒子拍攝「生酮飲食」紀錄片,意外在網路暴紅,開始經營「時尚老人」臉書專頁,嘗試拍影片分享生活。

這個經驗對他很受用,「影片是一種回憶,拍得好不好是另回事」,拍片是種觀察,包含許多與人的互動,他鼓勵老年人嘗試拿起手機記錄生活,也是訓練三力的一種過程。

未來林經甫規畫在80歲時,挑戰單車環島,給自己一個考驗。他鼓勵每個老年人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賦予「落葉歸根」更深層的意義,正如他所言「對土地有愛,對人有情。 」



捐百件珍藏品 體現極簡主義

時尚老人林經甫多年來奔走世界各地,為保存偶戲文化不遺餘力,除了偶戲收藏品外,他也珍藏上百件少數民族服裝,卻在退休後毅然捐出,就為實踐自己近來大力提倡的「極簡主義」。

林經甫表示,許多人雖從職場退休,心卻沒跟著休息,依然掛心於過往生活,反而給自己太大壓力。他建議退休族,不妨從怎麼向別人介紹自己來檢測,是否還是放不下退休前的過往。 「年紀到了,就要把該丟的東西丟一丟」,林經甫說,極簡主義是要讓退休後生活過得更輕鬆,他強調,極簡的生活在成功老化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很多老人都不認老,其實這是件不對的事,我們要認老,並在這過程中,活得愉快、有尊嚴,這才是生活的目的。」

林經甫把幾百件自己收藏的少數民族服裝及道教刺繡服飾,捐給輔仁大學織品系,他表示,因為輔大有在收集、也想研究這些服飾,這些人類的瑰寶、財產,對輔大是寶貝,「對我來講,時空轉變,已變成是個負擔。」

林經甫為將生活簡單化,選擇捐出自己多年收藏,他分享,如果老了還是跟年輕人一樣,想要開名貴的跑車,只會讓自己生活變得繁複,所以有人說到了40歲就應該把跑車丟掉,到了6、70歲就把收藏捐掉,把過去年輕、中年時的東西極簡化,老年生活會更輕鬆自在。

本版與聯合報「橘世代」周報合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