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羊」也就是「吉祥」。羊為「祥」的古字,今多見於篆刻、春聯等。

朱文長方章。鳥蟲箓。
按西漢大儒董仲舒註解:「羊,祥也,故吉禮用之。」
這說明著當時儒家思想與上古巫術世界的結合,借動物深層喻意和神秘的象徵,進而做為藝術內容或審美的對象,這種宣揚幾乎成了漢代不可缺少的主題或題材。
由傳世的漢銅鏡中,常發現鑄造有「大吉羊」、「大富貴」、「宜子孫」、「君宜高官」等銘辭,可窺見儒學尚敦厚,道家法自然,兩者交織並進,其意涵是表達漢人敬天的思想。
這一類天上人間的敬天吉祥話,在漢代或更早的戰國古璽印亦時有所見,例如:「日利」、「長幸」、「長吉」、「吉羊」等印,篆刻界稱之為「吉語印」。
這方「吉語印」是採用風行於東周時期的鳥蟲書所鐫刻而成的,它並非日常書寫所用的文字,曾流行於長江中下游地區,大都鑄或刻在兵器和鐘鍑上。
印稿設計是建立在篆書結構的基礎上,運用盤繞屈曲筆畫,參與鳥頭鳥身使其生動有趣,兼具圖騰藝術與文字美感,這樣的結合是所謂「道」與「藝」的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