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因應氣候變遷威脅,歐盟擬於二○二六年起徵收碳關稅,長期協助企業減碳的學者指出,業界正面臨低碳轉型風險,甚至到達「生死存亡關鍵」,各領域企業對減碳人才需求相當急迫,但國內教育過去著重氣候變遷科學研究,還沒跟上業界實務發展;有學者示警,氣候變遷已帶動社會全面翻轉,應盡快儲備相關人才。
氣候變遷教學聯盟北區召集人、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童慶斌說,氣候變遷除了乾旱、淹水等影響,還帶來產業低碳轉型風險,對業界是「立即挑戰及生死存亡關鍵」,迫切需要人才,政府跟教育端雖已注意到,但多數學校教的仍是科研,無法跟產業實務連結。
童慶斌說,學校教育應盡快加強培育減碳人才及相關知識,企業減碳要先清楚自家的碳排放量,包括直接排放、間接排放,甚至投資或購買的上游產品碳排放量也要納入,這都需要建立「碳盤查」技能;另須了解產業發展及國際議題,才能為企業訂定正確的減碳目標,還要研擬減碳路徑及轉型措施,如更換耗能設備、使用去碳能源甚至發展負碳技術,才能完整落實低碳轉型。
台大今年開設「淨零排放路徑的情境探索與政策設計」,是國內首度出現以淨零碳排為主的課程。
經部碳盤查 大帶小減碳
歐盟四年後開徵碳關稅,經濟部目前作法是將協助企業進行「碳盤查」,也要讓企業「大帶小」進行減碳。經濟部官員說,「碳盤查」正在社會溝通階段,讓企業了解如何盤點自身的碳足跡,對大、中小企業都採行「自願制」。
為了「大帶小」能更加無阻,經濟部著手「碳盤查」,但並不是指會有專責單位到企業「盤點碳排」,官員說,首先進行社會溝通,教導企業如何計算碳排、檢視自己的碳足跡,同時提供減少碳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