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水資源的有限及分配不均是人類面對愈來愈嚴重的問題。紐約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推出特展,教育大眾珍惜水資源。
博物館館長富特女士當地時間三十日指出,地球的水資源其實很有限。這項由十一月三日到明年五月二十六日的特展,除了讓人們認識維繫生命不可或缺的水,也從生態保育的角度讓人們了解人類活動對於地球的永續造成的影響。
從展出的圖片及史料可以了解到從兩河流域的古文明到現代的工業社會,水資源對人類的進步與發展息息相關。人類運用水來灌溉農作、畜牧,用水力發電、水流運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都會用水。
為了用水,人類會截河改道並建堤建壩。博物館的資料顯示,地球上百分之六十的大河已被截斷或是改道,而最近五十年全球各地所築的高於四十九英尺的大壩,多達四萬七千座。
截河築壩難免對於自然生態造成重大的影響。以中國大陸長江三峽的大壩工程為例,為了築壩,有一百二十萬居民被迫遷移,超過一千個村莊及七萬四千英畝的農地被淹沒。
由這項展覽也可以看出地球上水資源分配嚴重的不均。平日打開水龍頭就有乾淨用水的人們可能很難想像,全球有九億人口缺乏潔淨的用水,而每年全球各地因水源問題而致病死亡的人估計有五百萬。
看了這些資料,再想想住在美國的人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包括日常生活及公共設施所需)是一百五十一加侖,而衣索匹亞的人民平均只有三加侖,很難不為生活中用水的浪費感到汗顏。
資料顯示,許多作物的灌溉用水相當驚人,例如在加州生產的稻米,每公斤的用水量三千四百公升。已開發國家的農業專家致力研究如何以旱作植物取代需要大量用水的稻作,也是因為水資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