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的故事」系列報導(八)高舉雙臂衝線 從帕多克開始

蘇嘉祥 |2007.10.28
620觀看次
字級

台南市全運會剛剛閉幕, 一如往常,中南部舉行的全國運動會,在主場地舉行的田徑賽總是比較吸引人注目,田徑是「運動之父」,所有運動都得從田徑學起,爆發力、耐力、彈性、重量都是從田徑場上學到基本動作,所以田徑場永遠是大型運動會的主要舞台。

20世紀初期的奧運,田徑賽的份量比現在的奧運還重,許多搭配的運動,如划船、擊劍、舉重完全是配角,觀眾寥寥無幾,但是田徑場上天天擠滿人,很多人認為不參加田徑賽,根本不算是奧運選手。

1920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運重新開幕的第一次,這一屆奧運田徑場出現一位英雄,他是這個階段的「地球飛人」,從50碼到300公尺的所有短距離比賽,囊括所有金牌,並創下這幾個比賽的世界紀錄。

他就是來自美國德州的帕多克(Charles Paddock),他在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的一百公尺以10.8秒獲得金牌。新聞界一直非常喜歡他,他在所有世界級比賽總是會拼盡全力,讓記者帶回讓人驚喜的新紀錄,1921到24年之間,五度平9.6 秒的一百碼世界紀錄,「世界最快的人」、「地球飛人」……各種封號不一而足。

但是他最受攝影記者歡迎的原因卻是,他在率先抵達終點時,總是高舉雙臂衝線,這個「勝利姿勢」讓攝影記者們搶破頭,也成為日後很多金牌選手衝終點線的「標準動作」。

一次大戰結束,由於軸心國未受到邀請,蘇聯杯葛不參賽,芬蘭剛脫離蘇聯獨立,長跑選手努米(P.Nurmi)褪去蘇聯制服,穿上芬蘭征衣,他從這次奧運開始包辦多屆一萬、越野賽金牌。芬蘭在這一屆奧運光從田徑場就拿走八面金牌,讓美國嚇了一跳。

英國選手「瞌睡蟲」希爾在中距離比賽表現傑出,他在四天內參加五項比賽,當隊友為比賽寢食難安時,他逮到機會在會場上、在餐廳裡,在兩場比賽中間都可以打瞌睡,結果居然拿到八百、千五雙料金牌,還和隊友得到三千團體銀牌。

(蘇嘉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