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 一個人的虎井嶼

文/馮國豪 |2021.10.09
2188觀看次
字級
虎井北回追日大道。圖/馮國豪
虎井節柱狀玄武岩壁。圖/馮國豪
幸福虎井的地標,說出離島民眾的心聲。 圖/馮國豪
和澎湖跨海大橋同框留影。圖/馮國豪
虎井登山步道。圖/馮國豪
開闊的海天美景,一人獨享好愜意。圖/馮國豪
虎井西山觀音公園白玉觀音。圖/馮國豪

文/馮國豪

再度前往澎湖虎井嶼旅遊,或許受疫情影響,意外全島只有一個遊客。但也因此,享受全視線的海天美景和自然風光,也領受了在地人親切分享的美食小吃,……



我對澎湖虎井嶼一直有種莫名的好奇心。

2006年參加在澎湖舉辦的一場研討會,會後主辦單位安排到幾個小島旅遊,其中第一個就是虎井,但因為行程安排,只在虎井碼頭前小店吃了一碗魚湯,就匆匆趕往下一個目的地。十多年來,我一直希望能重遊舊地,探索我心目中的神祕島嶼。

踏上貓島卻不見貓

今年8月中旬疫情稍緩,警戒也降為二級,我決定做個老背包客探索虎井。12日清晨,我從馬公乘坐交通船,僅僅20分鐘,就到了俗稱「貓島」的虎井,下船時才發現,雖然乘客有10人左右,但除了我是遊客,其他都是居民或駐軍。下船後並沒有網路上傳說「有很多貓」,我也沒在意,畢竟,我的目標是島上的主要景點──西山公園。

由於東山是軍事管制區,遊客只能到西山公園。一般遊客都是在碼頭前的商家租機車,沿著唯一的一條道路騎到公園,因為不趕時間,我選擇步行。從碼頭出發西行,繞過虎井國小,一條往西山的步道就在眼前。

徒步走上西山公園

10分鐘後,走到登山步道口,我抬頭往上看,開始後悔了,步道雖然不算陡,但看起來有點距離,對我這個六旬老漢而言,似乎走起來有點吃力,但既然已經走到這裡,也只好硬著頭皮拾階而上。

面對陡峭的石階,我習慣邊走邊計算階梯的數量,來分散注意力以忘卻疲累,當我走到一百階時,估計應該是半途了,便停下腳步喝點茶,同時也回頭看看虎井的全貌。在這裡,可以看到虎井國小、觀音廟,以及像地中海式白色建築物就在腳下,雖不敢比擬古人「登泰山而小天下」,但在海風吹拂下,確實心曠神怡。

澎湖也有北回歸線

再往上走,總共走了192階,一片綠色草原和十多隻小羊就在眼前,草原中間是兩雙打開的白色巨人大手掌,仿佛承接住遊客的疲累與煩惱。兩雙手掌的中間,就是「追日亭」,延伸出一條「北回追日大道」,原來,北回歸線也經過虎井。

多數人都知道,北回歸線有經過台灣本島的嘉義,而我因為太太娘家在花蓮瑞穗,因此也知道北回歸線同時經過瑞穗鄉舞鶴村,如今我更得知,原來虎井是另一個北回歸線穿越的地方,這也算是此行的另一個收穫吧。

不拋俗務坐擁美景

從草原旁邊,可以看到澎湖特有的節柱狀玄武岩,而西山層層相疊的節柱狀玄武岩,近距離觀看更顯得壯觀。通過大草原,沿著右邊小徑,經過舊日軍宿舍,我才驚覺,整片大草原只有我一個人在走,到了主要公路,也發現連一輛汽機車都沒有,原來,整個虎井只有我一個遊客,這倒是非常特別的經驗。

也許是疫情的關係,讓我當天一個人擁有了整個虎井嶼。這讓我想起電影《一個人的武林》中,封於修曾說:「天下第一是孤獨的路,需要拋下太多人和事,才能站上狹小的峰頂。」如今我何其幸運,不用拋下任何俗務,也可以獨攬虎井的美景。

觀音公園護佑鄉民

沿著公路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日軍留下來的觀測所,說實在的,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在台灣和澎湖重要的軍事據點,都留下重要的設施,顯見當年日本對台灣地理位置的重視與用心。

過了觀測所不遠處,就到了西山最後的景點──觀音公園,這裡有一尊巨大的漢白玉觀音像和十八羅漢,這尊觀音像是1994年旅居香港的虎井鄉人陳英傑,請大陸師傅雕刻而成,捐贈給他睽違已久的故鄉。觀音與十八羅漢佇立在西山一隅,彷彿護佑著鄉民,能平安的在這片大海間討生活。

小店中的溫馨分享

回到碼頭附近,已經接近中午了,但距離下午回馬公的船班,還有一個多小時,我順道到觀音廟合十敬禮,在這裡,終於看到幾隻貓慵懶地正在享受日光浴,走回碼頭到一家小店,和老闆娘打個招呼,借坐在店前的長板凳上,想趁機享用一碗思念已久的虎井魚湯。

「因為五月後攏無人客,所以阮已經無做生意真久啦!」老闆娘操著濃厚的海口腔台語無奈地說,但卻還是很客氣的,端了一碗魚湯給我,表示這是她料理的中餐,多煮了些,可以送一碗給我,雖只是一碗簡單的魚湯,卻有滿滿的溫馨呀。

人事景物盼回正常

我問老闆娘,虎井號稱「貓島」,為何幾乎看不到什麼貓的蹤影?她表示,疫情爆發以前,有很多貓會守在碼頭等遊客餵食,但現在遊客幾乎不到虎井來了,貓咪們也就只好各自到野地覓食,而不會集中在碼頭附近了,真沒想到,虎井的貓咪也成了這波疫情的受害者。

相隔十多年再重登虎井,少了呼朋引伴談笑風生,卻多了一個人獨享虎井勝景的靜謐,只是面對這波新冠疫情,看到商家的無奈與焦慮,不禁想起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已經退休的我,已經毋須如文正公的憂國憂民,卻也衷心祈禱疫情趕快過去,讓民眾與商家、甚至貓咪,都能恢復正常日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