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劉韋廷
文/劉韋廷
過了中秋,晚間開始帶有涼意,但白天還是相當燠熱──是秋老虎發威。然而,節氣也悄悄變貌,老爸常苦口婆心說過了「白露」,就需要注意氣溫變化,勿貪涼,少打赤膊,避免感冒,也別在冷氣房待太久。一起散步的老爸指著開始結穗的稻田,說快收割了,有著農人期待豐收的心情。
早期台灣是農業社會,牧養水牛可說是常見現象,老爸也不例外。他從小與牛為伍,老爸告訴我,無論是夏天或秋天,牛隻都喜歡到溪水邊沖澡、納涼,牛最喜歡玩水了。但是,如果到了白露還讓牛隻到溪邊戲水,那就容易生病,原因在於溪水已經冰冷,讓牛隻著了涼,就會生病,全家生計也會受影響。所以從養牛的經驗,可以類比人的生活作息,秋天提醒大家預作準備,該要休養生息儲存糧食好過冬了。
當「白露」過後,大家慶祝中秋佳節,月圓人團圓後,接著就是「秋分」,老爸常言:「秋分暝日對分」,亦即「秋分」日夜等長,過了秋分就是晝短夜長,東北季風增強,要向秋天說再見了。這席話提醒我在工商業社會,儘管步調快速,或許忘記節氣的提醒,但他老人家的叮嚀,依舊管用,我得要學起來,教給下一代,告訴小孩這是阿公的智慧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