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兩萬五千二百一十件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上傳後遺失,累計八十一校、七千八百五十四名學生受影響,沒想到卻在上傳截止日前,又傳出系統大塞車,甚至還有在「受災名單」外的學校檔案疑似「被消失」,教學現場人心惶惶,教育部雖二度延後上傳期限至十月三十一日為止,也有學校不打算跟進,形同是「一國兩制」。有高中教師批評,教育部政策反覆,公信力再次受到質疑;學生則憂心,若上傳期程不全國一致,恐衍伸公平性爭議。
日前因工程師設定主機時「手誤」,上萬筆高中學習歷程檔案遺失,教育部昨晚說明最新處理進度,已有五成九學生完成資料重傳,尚待處理案件範圍學生三千二百二十四人、資料六千零五十件,人數占比四成一。未完成上傳的原因包含期限內學生尚未上傳,另也不排除學生無備用檔案可用,正由教師輔導學生重製。
未料系統禍不單行,就在上傳截止日前,又傳出系統當機災情,讓教育部決定二度延長期限。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祕書長許麗吉卻表示,許多學生都趕在昨天上傳,有學生聽到可以再延,覺得鬆一口氣,但若每學期都發生「塞車」災情,代表頻寬不夠,教育部應積極解決問題,不該連年因為卡機延後上傳日期,影響政策公信力。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副理事長王瀚陽也提到,學習歷程檔案是長期計畫,教育部本該多投入一點資金,把後端做好,既然今年教育預算大幅增加,也該多投資在系統維運上,卡機問題應一次解決,不該重複發生。
一名高中校長表示,上傳期程一延再延,不僅影響學生心情,學生甚至會去思考「若多做一天,檔案是不是又能更完整些」?
針對疑似有「受災名單」外的學生檔案遺失,教育部澄清兩起事件無關,主因是系統移機導致部分連結無法正常開啟,經報修後已從後台排除狀況;另針對系統塞車爭議,教育部強調,近日系統流量大增,拖慢上傳作業,才請學校彈性延長上傳期限,讓每位學生都能順利上傳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