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一用心旅行 打造旅居人生

文/曾智緯  |2021.09.28
3926觀看次
字級
王浩一(左)走遍台南街巷,府城成了他著墨最多的城市之一。圖/資料照片
王浩一認為每一地方都有不同的可能性,只要透過知性及有系統的介紹,甚至是當地職人口述,都能激盪出多元性。圖/王浩一提供
除了寫作,王浩一還會以手繪方式,記錄當時旅行的美食和心情。圖/王浩一提供

文/曾智緯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不同答案,沒有對與錯,好與壞,只有適不適合自己。從45歲開始,乃至於退休後,身兼作家、俠客行文創董事長的王浩一則把人生與旅行結合,他說「現在我旅行時,更帶有居住的意義」,每一個階段都該有不同感觸。

人生來到了下半場,「旅行」才對王浩一產生不同意義。

在還沒有寫出《旅食小鎮》、拍攝《浩克漫遊》節目前,王浩一跟多數人一樣,到了某一地旅行,都是找好玩的、好吃的,去打卡景點,買紀念品。更早的時候就更無知了,當時因為資訊蒐集不容易,看別人買什麼、吃什麼就跟著做。他更自招是在45歲之後,由於開始寫作,於是便爬梳自己的思緒,「繞了一圈,很多的大山大水、表演都看過了,很多城市也去過,於是就用『心』來旅行」。像是在受訪的當下,王浩一正處於台東都蘭的鄉間,每日過著寫作、餵養貓狗,同時種植蔬果的愜意生活。

寫作當勞動 挖掘獨特事物

從職場退休前,王浩一便立定要以寫作當作後半生的勞動,「我用寫作來決定我的生活方式。其中,旅行就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在寫《旅食小鎮》之際,便逐步梳理出跟他人截然不同的旅行型態。就像他提到,城市的旅行除了風景要好、人文豐富,還要曾發展出一定經濟規模,對於食物才會比較講究。就如員林、草屯或是豐原,它所蘊含的美食,乃至於藏於市場中的飲食文化,是值得深究的。而且即使是一個人旅行,也會盡可能地與當地居民交流,不只是美食的資訊,有時更能獲得一些有趣的故事,這都是在書上、網路資訊沒有的,讓整趟旅行更有意外驚喜。

結合人文歷史 為旅途加溫

王浩一更發展出以史學、哲學或文學為架構,輔以寫作為基礎,加上當地人文、美食的旅行。「某種程度上,我的旅行是任務型的」,他分享了在寫出《哲學樹》時的想法,探訪了八棵古人種植的老樹,在當地試著去遙想古代生活方式,讓旅途變成是有溫度的東西。像是到西安去找唐太宗所種植的銀杏,感受大唐盛世的丰采。於是書寫了那個人、那棵樹、寫那個空間、也寫了那一段的歷史,這些都是他在退休之後才完成的。而且王浩一自認是個「老文青」,因為到了安徽省滁州歐陽修所命名的「醉翁亭」,他便輕輕地把〈醉翁亭記〉這篇文章朗讀出來,藉文字在靈魂上做溝通,王浩一說:「這就是我的儀式。」

王浩一不只是醉心於中國大陸知名的景點與人文,曾經工作、生活的台南,也是他著墨最多的城市之一。像是過去幫別人設計台南旅行計畫,他都會規畫跟別人不一樣的主題。其中一次就是四個台南百年菜市場巡禮,周遭老廟、歷史古蹟,加上藏身於市場中的美食老店,就能讓參與者感受到城市的底蘊,不再是走馬看花。每一地方都有不同的可能性,農作物、歷史、老樹或是神祇,只要通過知性、有系統的介紹,甚至是當地職人的口述,就能激盪出多元性。



待疫情解封

最想探訪2景點

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導致洲際旅行暫時停擺,但黑暗總會過去。當能再次出國的時機到來時,王浩一也有兩個必去的景點,而選擇的原因除了歷史、人文之外,同樣充滿了他貫有的老文青浪漫。

解禁之後,王浩一最想造訪的地點之一是日本滋賀縣甲賀市美秀美術館,這個由貝聿銘所設計的建築,一直是他嚮往之地。他說,雖然還沒去過,但看了很多照片、報導,想要親自去比對與實際體驗。同時會想說,「當時貝聿銘如何說服美秀美術館的創辦人小山美秀子,以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來規畫?」

另一個是位於東京近郊,由攝影大師杉本博司主導建成的「小田原文化基金會江之浦測候所」。他提到這個建築,主要是以冬至那天日出的光為概念而打造。因此會特別挑節氣變化的那天,最好是冬至,不然就夏至的時候去拜訪,「我相信那個時間點的光線,最能夠呈現出這棟建築的最佳狀態。」

會有這樣的靈感,是因為王浩一曾挑選了春分時節,去參觀山東曲阜的孔廟,由於傳統上在這一天,都會「祭孔」。但他事前找了資料,都沒提到曲阜這間孔廟是否也會舉辦?但還是抱著這樣的想像前往,於是東晃西晃,最終到了「大成殿」,居然音樂響起,開始祭孔。

雖有事前的準備,但這樣的意外,加上親眼見到不同於台灣的儀式,仍讓他開心得不得了。



提倡餘命管理 旅程不趕路

已經60餘歲的王浩一,還提到年紀與他相仿的人,旅行時,要有更多元性的組合,可能有美食、建築與人文藝術、生態。不能很單一像是進香團,應該要有主題性,有備而去,同時享受旅途中的不經意。他提倡「餘命管理」的概念,「假設我只能再旅行20年,就不能再浪費時間去做蜻蜓點水式的旅程」,去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去?就變得很值得思考。他認為目的地不要訂得太遠,現在都會挑選飛行行程在5個小時內的地方,「因為體力上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王浩一還提到旅行對現階段的他而言,反映的是該怎麼定義生活,因為求學時分別在四個城市中移動,所以成為作家後,讓他想到是否還有更多的可能。「我感覺又可以到其他城市探索,所以旅行更帶有居住的意義,因為『旅居』是一種狀態,不需要趕路,一如人生需要停下片刻,仔細品味。」



本版與聯合報「橘世代」周報合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