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驛座落新氣象 鮮活城市博物館

 |2021.09.26
4266觀看次
字級
高雄帝冠車站2002年創下全台最大文物搬遷紀錄,19年後重回城市舞台,蔡英文總統、前後任市長今天上午出席見證。圖╱劉學聖

【本報高雄訊】車站扮演交通樞紐,也是熙來攘往門戶,承載歷史軌跡及共同記憶,有80年歷史高雄驛就是好故事說不盡的老車站。高雄帝冠車站2002年創下全台最大文物搬遷紀錄,19年後重回城市舞台,蔡英文總統、前後任市長今天上午出席見證,許多高雄人說「熟悉感覺回來了!」學者建議,別將高雄驛當成單一圖騰,它是一座活的城市博物館,也是城市對外櫥窗。

時空回到2002年,高雄人懷抱不捨與感傷之情,唱著「再會啦!車站」送走末班車,陪伴老車站卸下職務,建物向東南方平移82公尺蛻變成「願景館」。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一步步完成,沿線地下道、陸橋退場,老車站終能亮麗回歸,今年9月間,先向北挪移4.8公尺,之後向西挪移57.86公尺,現已回到中山、博愛路中軸線,比搬動前位置稍微往南,一樣面中山路,預計今年12月底完成定位,站區內新、舊建物輝映,在一幢幢高樓包圍下,80歲老車站自帶光芒,氣勢毫不遜色。

高雄市長陳其邁說,鐵路地下化後,增加相當於8座中央公園綠地面積,綠地串成一條項鍊,高雄車站是項鍊中間的耀眼寶石,成為城市迎賓客廳,閃爍著城市記憶。

前高雄市長陳菊(前排左起)、總統蔡英文、高雄市長陳其邁,見證高雄舊火車座落典禮。圖/林巧璉翻攝

老車站與新站體未來如何順暢地連結?鐵道局表示,老車站座落在整體站區中軸線位置,未來旅客可經由老車站後方的樓梯及電扶梯,進出新站體下沉式廣場,進入營運區,旅客動線猶如穿越時光隧道般,可體驗豐富的時空轉變,也讓新舊站體自然融合。

鐵道局南工處正工程司張維舜提到,約莫8年前,日本男子塗木誠治到台灣自由行時,由台灣友人陪同參訪高雄老車站,帶來一本相簿,當中包含13張老照片。塗木誠治提到,1940年蓋高雄車站時,父親塗木文夫是清水組工程師,有機會來台灣看到父親曾修築的車站,也感受到老車站被用心對待,內心無比感動,塗文誠治將珍貴老照片送給鐵道局,希望未來策展時能用得上。

「老車站連結著太多人的情感!」張維舜說,他是土生土長高雄人,看到伴他成長的老車站屹立在城市舞台,繼續陪著世世代代高雄人,城市發展不只是增加更多光鮮新建物,能否留住老記憶也是重要一環。

高雄驛重新定位再出發,前交通部長葉匡時說,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前身是奧賽火車站,值得台灣借鏡,期許高雄老車站能注入更多活力與想像,如此有重量感空間,需要更具深度規畫。

高雄大學建築系教授陳啟仁表示,從高標準文化資產保存來看,車站周邊站體無法被完整保留,其實還是有遺憾,歷史建物之所以重要除了反映歷史真實性外,場域精神更是需要被重視,別將高雄驛當成圖騰,它是一座活的城市博物館,政府與公民都有責任讓歷史完整呈現。

高雄新車站亮點則是採綠色工法的天棚,天棚營造出涼爽舒適半戶外空間,相當有設計感。圖/鐵道局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