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名敦
常有學生問我:「老師,你覺得最好看的小說是哪一本?」
學生愛問這類型的問題其實不奇怪,在這個年紀的他們,正需要對自我認知一一錨定,好在徬徨飄搖的世界裡,找到一條可依循的路徑。
不過,當路走得多後,便會發現手上的那張地圖已不堪用。每個人終究得為自己量身打造一張人生藍圖。因此,面對這種關乎價值定位的問題,我總是極力避免、婉轉帶過,深怕自己的無意之言,給人無形的束縛。
孟子曾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話猶如懸梁之索,時刻警惕著我。
「老師,那你可以推薦好看的奇幻小說嗎?」學生意識到我的泥鰍心態後,又換了種問法。問題不難,但《魔戒》、《沙丘》、《迷霧之子》,甚至《哈利波特》等眾多書名在腦裡千迴百轉。
我望著眼前熱情不減、眼中閃爍光芒的孩子,幾經思索後,給了他一個建議:「看看《地海巫師》吧!」
幾個月後,學生捧著書在教室外候著。「老師,你推薦的書很特別耶。我沒想過這會是一個這麼平凡的故事,但我很喜歡。」「你確定不是平淡?」「不平淡,而是平凡得極有魅力。」學生才國三,卻比我聰慧得多。
我不知道學生是否知曉作者的來歷和創作思想,但「平凡」兩個字,無論從故事內外來看,無疑是最好的解釋。
娥蘇拉‧勒瑰恩筆下的巫師世界,沒有激烈的鬥法,沒有炫奇的法術,也沒有頂著主角光環、開著外掛的人物設定。有的只是一個個與我們無異的凡人,在法術的世界裡,探索真實、認識自己、找到平衡。不得不說,這部書很東方,很老子、很道家。
《地海巫師》裡的大法師「格得」,受女巫姨母啟蒙,因而展開追求高深法術的道路。年輕的格得,天賦過人卻也心高氣傲,在爭強鬥勝與嫉妒心的作祟下,他召喚出非生非死、力量強大的黑影,意欲吞噬並取代格得。格得追求深奧法術的偏執,與同儕相較下而生的權力欲、好勝心、存在感,令他鑄下大錯。《道德經》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能感知的外在刺激都不免讓人耽溺沉淪了,更何況是每個人的心魔。格得召喚的黑影,其實就是自己的黑暗面,唯有不做外物的奴隸,不被炫奇的法術所惑,才能在自毀的途徑上停下腳步,故事裡的人物與我們才能獲得身心的自由。
面對黑暗,一般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逃。格得愈逃愈遠,黑影亦步亦趨,慌如驚弓之鳥的他變身為鷹,希望避開災禍。然而,人生的功課是無法逃避的。愈逃只會愈慌,一味的閃躲忽視,只會更加迷茫。《道德經》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格得的黑影是自身好勝、嫉妒、偏執、癲狂的投射,他或許可以逃躲黑影的追殺,卻無法迴避不斷滋養黑影的陰暗內在。當格得從知人習法的聰慧,蛻變為自察、自省、自知的智慧後,於是,他選擇主動進擊,迎向黑影並喊出其名:「格得!」
黑影與格得交會、合一。
我問學生:「你覺得格得戰勝了黑影嗎?」
「這不好說,畢竟克服陰暗,需要很長的一段路。但我覺得格得踏出了改變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