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與會者們合影。圖/人間社記者徐文靜
【人間社記者徐文靜、黃凱、常凱上海報導】「第八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十一至十二日在中國大陸上海市隆重舉行,由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文學院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因疫情嚴峻,全部以線上的方式召開。
會議以「人間佛教與文明交流互鑒」為主旨議題,分設「《星雲大師全集》解讀與研究」、「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佛光山宗史研究」、「近現代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人間佛教與生態環保研究」、「人間佛教社會思想研究」等六個分議題。
人間佛教提升深化
倚重專家努力
開幕式由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教授、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志剛、山東大學哲學與發展學院教授傅有德、復旦大學國際政治關係教授徐以驊、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業露華、上海大學文學院院長張勇安、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向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黃夏年、中國佛教協會副祕書長桑吉紮西,及海峽兩岸多所大學、科研機構的四十五位專家學者,與三十多位參加二○二一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的博碩士研究生,共八十餘人共襄盛舉。
本次會議邀請心保和尚開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的連續成功舉辦,將人間佛教的理念進一步提升和深化,離不開專家們的努力;並表示,佛教一直都很重視研究教義、教理,而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推動的人間佛教,尤其重視學術文化的研究工作,希望通過本次研討會,讓人間佛教的理念再次提升。
在開幕式上,程恭讓教授說,這個會議,除了重視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的專題研究,更積極拓展對現代人間佛教的整體性、全面性的研究,提倡多元宗教文化的深度比較、交流;他指出,這次會議希望能深度推進人間佛教及中國佛教研究,提供多元文化、多元佛教交流互鑒研究的學術平台。
學術性、專業性之外
突顯實踐價值
張勇安教授表示,在諸位專家學者的策畫和準備下,會議除了重視星雲大師及人間佛教研究,更將人間佛教研究與文化研究、宗教研究貫穿起來,而此次以「人間佛教與文明交流互鑒」作為核心議題,不僅展現會議平台的學術性、專業性,更是充分突顯理論性、現實性及實踐價值。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代表星雲大師,感謝諸位學者的參與,並播放大師的影片,大師在影片中說,「我們要肯學,要肯忍耐,要給人家能接受,要發揮自己的勤勞,要負責任,要為社會服務,一定要發展自己,要自己有前途」,希望能激勵參會的諸位學者,為人間佛教和佛教文化學術研究事業的發展作出努力。
妙凡法師表示,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佛教,已經進入以人間佛教為主流的時代,人間佛教的整體理論思想的建構,必須藉由專家學者的幫助,才能夠真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