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愛玲
讀高二的兒子自五月下旬開始在家「停課不停學」後,他那擺放電腦的房間成為我的禁入之地。上課時,老師時而鏗鏘有力、時而抑揚頓挫的授業解惑聲不停敲擊著樓下家人的耳膜。為了不讓孩子分心,我努力避免用腳步聲切斷老師與學生的線上「連結」。
直到某天,我迫不得已為某事「闖入」孩子的房間,天啊!電腦上正交織著打打殺殺、聲廝力竭的遊戲畫面,相比之下,手掌大小的手機顯示的教學畫面,顯得多麼渺小且無奈。頭罩式耳機穩穩鎖住遊戲的轟隆聲響,將老師的教學聲與孩子的遊戲世界牢牢隔絕開來。
此刻才恍然大悟,原來線上教學的聲音是播放給我這個「惱」學生聽的呀!氣得咬牙切齒的我,暗中思忖:等著瞧,暑假開始,「惱」娘非將你送去「勞改」(勞動改造)不可!
暑假伊始,我利用工作之便,詢問道路工程的工班長是否要請工讀生?且將孩子寒假去餐廳打工與平日在家的健身情形詳細描述一番,工班長點頭同意,說讓孩子先看看工作環境。
回到家,我積極遊說兒子,因他曾嘗過自己打工賺錢的甜頭,我也深知打工是孩子成長的養分。因當時餐廳尚不得內用,不再請工讀生,孩子眼看餐廳復工無望,只得勉為其難地應允試試看。
翌日,我將孩子帶去熟悉的環境,慷慨豪爽的老闆特地前來工地親自面試,看到孩子彬彬有禮和結實壯碩的四肢,特地加重語氣一諾千金地說:「少年ㄟ,我要看你的表現,你如果肯吃苦,我會幫你加薪喔!」孩子連連點頭稱好。於是,在我的精心策畫下,隔天就順利將孩子送進了「勞改所」。
「勞改」的第一天,終於等到被滿身泥土包覆得灰頭土臉的孩子,似折傷翅膀的倦鳥拖著雙腿一瘸一瘸步入家門,他放下手中的工安帽和反光背心,有氣無力地說:「媽媽,我回來了。」
我抬頭一看,只見他右手虎口因使用工具不當造成紅肉外翻,雙臂明顯有幾處破皮。雖然傷在兒身,疼在娘心,我也只得狠心地別過頭去佯裝未見,任其進浴室盥洗後再享用遲來的晚餐。
隔天早上送孩子去工地,逮到短暫的相處機會,問孩子工地的情形,他語不驚人誓不休地冒出一句:「媽媽,我好像被你騙了耶。」我故作淡定地說:「如果你覺得被騙,我們現在就掉頭回家吧!」孩子連忙央求:「不要不要,過兩天就適應了啦。」
晚上運動回家,還未進家門,竟聽到孩子中氣十足地與同學聊天說笑的聲音,心中的忐忑瞬間平復。再次問他是否習慣?孩子不忘自我調侃說:「裡面有兩位外勞大哥,他們很會講台語,我卻連聽都聽不懂,好像我才是真正的外勞。」說完,母子倆會心一笑。
第三天孩子收工回家,興奮地與我分享:「媽媽,我現在已經適應工地的步調了,那些大哥哥常常買飲料和點心給我加油打氣,路人看到我都豎起大拇指耶!」
見他脖子與手臂被驕陽炙烤得黝黑一片,一拐一拐的走路姿勢,牽引我的目光投向那腫脹隆起的右腳背,我忙問是怎麼回事?孩子雲淡風輕地說:「只不過被一隻大水桶壓到而已,在工地受傷很正常啦,擦個藥,忍一忍就過去了。沒事沒事,我現在已經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漢了!」
眼見勞動改造成功,慈母如我眼眶泛紅,哽咽得無法言語,心中默默稱讚:「孩子,你真的長大了。你不但吸收了工作中的養分,更萃取了日月大地的精華,但願日後的你願意吃下苦中苦,做個自食其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