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整理/林育辰 |2021.09.10 語音朗讀 320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緬甸民族團結政府代理主席杜瓦7日發表演講,號召民兵與民族武裝組織攻擊軍方武力。圖/美聯社南韓最大通訊與社群媒體平台營運商Kakao,8日收跌逾10%,盤中一度跌逾11%。圖/美聯社薩爾瓦多7日把比特幣列為法定貨幣,是全球第一個以比特幣為法定貨幣的國家,但農民當天舉牌抗議。圖/美聯社全球天然氣價格飆漲,且價格可能進一步走高,經濟學家示警,可能導致通膨持續竄高。圖/美聯社澳洲高等法院8日判決,媒體對於網友在臉書粉絲專頁的言論,也須負擔法律責任。圖/美聯社科莫多巨蜥是世界現存最大蜥蜴,4日被列為瀕危物種。IUCN指出,牠們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威脅。圖/法新社幾內亞5日發生政變,特種部隊指揮官頓波雅上校(中)在國家電視台宣布逮捕總統顧德。圖/美聯社 整理/林育辰9/3荷蘭天然氣價格飆漲 恐阻礙經濟復甦彭博資訊報導,全球多數主要市場天然氣價格創下歷來秋季最高紀錄,洲際交易所(ICE)荷蘭天然氣10月期貨3日收盤報51.505歐元,今年已飆漲逾207%,且可能進一步走高,阻礙經濟復甦,並可能導致電價、糖價漲價,經濟學家示警,這可能成為通膨持續竄高的另一個因素。天然氣對經濟而言,不僅應用廣泛,也扮演重要角色。若價格漲到民眾難以負荷的水準,恐導致通膨加速,進而抑制家庭支出,侵蝕勞工所得,最終造成各國央行難以進行決策。9/4法國紅色名錄物種 28%面臨永遠滅絕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4日在馬賽發表報告指出,聯盟評估的「紅色名錄」(Red List)13萬8374個物種中,約有28%面臨永遠滅絕的高風險。喪失棲息地、過度開發和非法貿易數十年來一直衝擊全球野生動物族群,氣候變遷也構成直接威脅。世界現存最大蜥蜴科莫多巨蜥被列入「紅色名錄」中的瀕危級別,由於海平面上升,棲地未來45年至少恐將縮減30%。此外,專家評估的1200種沙魚和魟魚物種,約有37%直接面臨滅絕的威脅,比7年前多出1/3。9/5幾內亞特種部隊政變 鋁價飆漲10年新高特種部隊5日發動政變,宣布推翻總統顧德(Alpha Conde),接管政權,暫停實施憲法、關閉國境並實施宵禁,這是西非地區1年來發生的第4次政變──馬利2次、尼日1次流產政變。幾內亞是全球第2大鋁土礦生產國,政變震驚金屬市場,國際鋁價6日應聲大漲,刷新10年高點。根據亞洲金屬(Asian Metal)最新評估,幾內亞出貨到中國大陸的鋁土礦價格報每噸50.50美元,較3日上漲1%,來到2020年3月16日以來高點。鋁土礦價格今年以來上漲約16%。9/6聖多美總統大選底定 反對黨諾瓦勝出選委會6日宣布的總統決選結果,前基礎建設部長諾瓦(Carlos Vila Nov)獲得57.3%選票,擊敗執政黨聯盟支持的前總理柯斯塔,贏得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今年65歲的諾瓦將接替79歲的總統卡瓦留。聖多美普林西比實行半總統制,總理為政府領導人,但總統不只是虛位元首,在諸如安全事務方面握有相當大的行政權力。各界視聖國為非洲幾內亞灣的議會民主典範,聖國是石油產業的關注焦點,多家石油公司進行探勘,希望找到大量石油蘊藏。9/7薩爾瓦多比特幣列法定貨幣 沒人看好當局7日將比特幣(bitcoin)列為法定貨幣之一,但新制上路第一天問題不斷,抱持懷疑態度的民眾憤怒抗議、技術凸槌、比特幣幣值下滑。且不管是民調還是市場專家,都不看好這項政策的前景。有1000多人因不滿政府採用比特幣,在聖薩爾瓦多街頭示威抗議。信評機構穆迪(Moody's)已調降薩爾瓦多的債信評等,部分原因是這項法律。國際貨幣基金(IMF)表示,採用加密貨幣做為法定貨幣,可能會破壞物價穩定並使金融體系面臨風險。9/7緬甸向軍政府宣戰 影子政府號召起義反軍政府人士組成的「影子政府」民族團結政府(NUG)代理主席杜瓦(Duwa Lashi La),7日宣布發動「人民防衛戰爭」,杜瓦表示,基於保護人民生命與財產的責任,號召民兵與民族武裝組織攻擊軍方武力,呼籲全國各地起義反抗敏昂萊領導的軍事恐怖分子統治。此外,杜瓦也呼籲軍方任命的公務員立刻離開崗位,並喊話隸屬於軍方的安全部隊人員加入NUG,同時號召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部隊攻打軍方。NUG正尋求獲得承認為緬甸的合法政府。9/8南韓監管風險升溫 網路巨擘股價大跌金融服務委員會7日表示,為了保護消費者,為金融產品打廣告的網路平台,可能成為監管的對象。同時執政黨黨魁、現任國會議員的宋永吉也警告這些科技巨擘勿濫用市場地位,讓外界日益憂心首爾當局可能仿效美國與中國大陸,對這些大企業祭出新的監管措施。此舉導致最大通訊與社群媒體平台營運商Kakao,8日收跌逾10%,盤中一度跌逾11%,創2012年以來最深;通訊軟體LINE母公司Naver同日收跌7.8%,盤中超過8%的跌幅也是6年來最大。9/8澳洲臉書粉專言論 媒體須負法律責任司法體系最高階的「高等法院」8日判決,媒體對於網友在其管理的臉書粉絲專頁的言論,也須負擔法律責任。判決指出,許多媒體都會成立臉書粉絲專頁,發表附新聞連結的貼文,吸引粉絲按讚,並回覆留言以增加觸及率。不論是媒體或網友,這些回應也應該被視為出版品的一部分,第三方若有誹謗嫌疑,也得負擔相關法律責任。新聞集團和第九娛樂等公司呼籲澳洲國會議員修法,認為媒體不該為網友的言論負責。臉書澳洲分部拒絕對法院判決置評。 前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下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雲梯2025.07.0107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8【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9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10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作者其他文章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