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觀念】 不要害怕面對失敗

文/金秀顯 |2021.09.07
839觀看次
字級

文/金秀顯

Google演算法所推薦的影片──《法輪法師的即問即答》曾吸引了我的目光。

一名三十歲的公務員考生向法輪法師提問,他說小時候父親的事業失敗後,就要求他必須成為醫生,並認為兒子是最後的希望,但畢竟只靠努力是無法當上醫生的,父親因此大感挫敗,最後因酒精成癮而過世。對父親的罪惡感折磨著他,雖然他很認真打拚,結果卻很慘澹。

原本默默聆聽的法師說,他也會和父親一樣走上相同的路,並問他:「考上公務員的機率高嗎?」聽到他回答:「如果先想著失敗,當初就不會開始了。」法師很果斷地說:「這就會讓你走上和父親相同的路。」

因為人生本來就可能碰上失敗,但那種想法會導致一個人無法選擇其他人生,他的父親,也同樣是帶著「事業絕對不會失敗」的念頭,所以才會如此絕望。

聽到這席話,我受到了小小的衝擊,不愧是觀世音菩薩的氣場啊。

我們的社會認為不放棄是一種美德,鼓勵「堅決不放棄」是一種悲壯且強韌的意志。

「非這個不可。」

「連這一步都撐不下去,就更不要提別的了。」

「這雖然不是全部,但如果連這都做不到,就更別想其他事了。」

這些充滿肯定的話語,認定「放棄」是意志力薄弱,我們必須隱藏履歷上的空白,並把徬徨與失敗視為一種羞恥。

但非得如此不可嗎?

《SBS Special》曾經採訪芬蘭的一所高中,當時孩子們正在進行拿方糖來蓋建築物的計畫,但由方糖所建造的建物卻持續倒塌。老師介紹了這項計畫的用意,並藉此教導學生失敗與重新開始的方法。

這種教育氛圍可以在芬蘭的社會中找到,而實際上芬蘭也存在著分享並紀念彼此失敗經驗的「失敗日」。各種年齡層的人之所以能透過教育進行全新挑戰,也是因為他們能夠包容失敗。

當然了,芬蘭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

隨著宛如銅牆鐵壁的企業Nokia瓦解,芬蘭經歷了經濟危機與大規模失業潮,但從Nokia出來的人成立了無數新創公司,組成了全新的創業生態。芬蘭社會從危機中學到的,不是不失敗的方法,而是面對失敗的方法。

韓國也同樣經歷了幾次經濟危機與大規模失業潮,卻很遺憾地選擇反其道而行。我們帶著絕對不會失敗的心態爭得頭破血流,並且在追求安穩的同時,只做小小的挑戰,迎接小小的失敗。可是,要是只懷著迫切感,卻沒有替代方案,人反而容易陷入絕望。

《人類大歷史》的作者哈拉瑞,曾在與《Book Club Origin》的訪談中說,沒人知道,世界到了二○四○年會變成什麼樣子,而我們如今所學的,大部分都會變成無用之物。生命變得多元化,我們卻無法預測未來,因此重要的不是不失敗的方法,而是獲得個人的恢復力,也就是面對失敗的力量。

就像曾經說「被蘋果解僱是人生中最棒的一件事」的賈伯斯;就像在公司面試中落選,卻因此成為作家的我;就像與某人分享,真正的緣分因此有了立足之地;就像失敗後才能修正自己的方式。失敗之中包含了全新的開始,放棄並不是在確認自己的極限,而是擴張人生的可能性。

因此,面對失敗的瞬間不要絕望,面對目標、面對職業、面對關係、面對人生的每一瞬間,任何人都可能會失敗,而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失敗。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不勉強自己,把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