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文學的對談》安頓受創的身心 莫札特 安魂曲

◎蔣理容 |2007.10.17
341觀看次
字級

一七九一年七月的某一天,莫札特身心疲憊的面對滿桌的帳單一籌莫展,隱約好像有人敲著門。

莫札特跳了起來,大門已被推開,一個灰黑的高大身影立在門邊。「莫札特先生?」「我是。」

灰衣人低聲說了些話,從口袋掏出一個長信封交給莫札特。還沒回過神來,灰衣人已消失無蹤了。

「我在作夢嗎?」莫札特回到桌旁坐下,約略記得灰衣人說,請他作一首安魂曲,價格由他自己定,只有一個條件:不得打聽這委託者是誰。

安魂曲?莫札特心裡頓覺恐怖!尤其在這陰濕的季節,一身灰黑斗蓬格外令人打了個顫。是不是死神前來預告?「也許,他要我為自己的葬禮寫哀樂吧?」莫札特悲哀的嘆息。於是,他拿來一張譜,寫下:

d小調安魂曲--為四聲部獨唱與合唱,管絃樂與管風琴。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一七九一年七月作。

十八世紀中葉是歐洲文明的全盛期,一七五六年,莫札特在奧地利的薩爾堡誕生了。

這一位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音樂神童--莫札特,他的全名是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而阿瑪迪斯一字的原意就是上帝寵愛的,如果只看莫札特的幼年時代,倒也真是人如其名了。

他在父親的帶領下,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不斷的旅行演奏,足跡遍及慕尼黑、維也納、曼汗、巴黎等,從六歲到十一歲之間足足有三年半在外地。這個身穿漂亮禮服的小小男孩,風靡了全歐洲的皇室貴族,令當時的音樂大師葛路克、韓德爾、海頓等人,都因他的出現而黯然失色了。

幼年時期備受寵愛和優渥的環境,使他的音樂有著天堂般的純淨美好,但這些寵幸也造成他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所以長大了的莫札特雖然作品更臻成熟完美,寫出篇篇都可稱為「不朽」的名作,但那些曾經慷慨賜與華服和金幣給「音樂神童」的貴族們,卻有意無意的戕害他,在創作上從不予資助,也屢次和謀職的機會擦身而過,以至於莫札特三十五歲的一生中,不但窮,而且債台高築。

有樂評家這麼說:「如果貝多芬是以天才創作音樂,那麼莫札特只不過將天上的音符直接拿下來,以不著痕跡的方式寫出來吧!」真的,在莫札特的作品中看不到生活的困窘、委屈和抗爭,他的音樂總能在清朗的境界中給人庇蔭安慰,讓人沈澱思緒、安頓身心。

神秘灰衣人的請託,莫札特預感到死亡將至,他開始夜以繼日的工作,腦子裡縈繞著安魂曲的歌詞:

●主啊,請賜給他們永遠的安息。求你垂憐。當審判之日來臨,我將如何顫慄!

●神奇的號角響起,生靈復甦,答覆主的審訊。

●仰望天上的主,你的恩賜解救了我。

●仁慈的主耶穌請帶我到你的翼下。

●我痛心懺悔,求你召我,與應受祝福者一起。

●淚水之日,已死之人復活,罪人要被懲處。然而天主啊,求你寬赦,求你賜與安息,阿們!

當寫到「末日經」的「淚水之日」歌曲時,他也被自己的音樂衝擊而痛哭流淚了。

「這一天,真的到了嗎?」然後他便陷入昏迷狀態,《安魂曲》終究無法完成,一七九一年十二月五日清晨,莫札特離世而去。

安魂曲中那令人震懾的悲寂,充分反映出這是莫札特為自己的死亡預作準備,在死神近逼之下,他意識到蟄伏內心深處的超級能力酖酖不再隱瞞令人心碎的苦惱,敢於面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和誠實看待自己孤獨淒涼的靈魂酖酖莫札特在他最後也是最崇高的一部作品中,做到了超越一切的純淨心靈頌歌。

現代人面臨著許多困惑和危機,比如戰爭、生態、環境、人口壓力等等,內心滿塞著空虛和不安,聆聽莫札特的安魂曲可以無關宗教、無關藝術,僅僅從他的歡欣、他的祈求、他的解脫,而重燃起苦悶中的一絲希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