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高齡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於去年12月上路,相關補助計畫則在今年2月底公告,據統計,鼓勵事業單位續聘65歲以上勞工的「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計畫」,共吸引619家公司申請,續聘人數近2000人,雖遠超過目標數字,但原本就大量聘僱高齡勞工的保全業、清潔業占申請行業的大宗,學者質疑,未達到促進高齡者勞參率的「新增」效果,只是徒讓企業多領1筆補助,錦上添花。
為促進中高齡、高齡勞工就業,勞動部今年推出多項補助計畫。據統計,2月開放申請至7月31日截止,「僱用退休高齡者傳承專業技術及經驗補助計畫」、「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準備協助措施補助計畫」等計畫申請件數都不多,唯獨「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計畫」申請量爆衝,吸引619家公司申請,續聘高齡員工約2000人。
企業若繼續僱用當年度屆臨65歲的員工達3成,僱用半年以上,且薪水不低於原薪資,前半年每月補助1萬3000,第7到18個月每月補助1萬5000元,換言之,繼續僱用1名高齡員工滿18個月,事業單位就可領取25萬8000元的薪資補助。
建議就產業差異 另訂門檻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官員指出,申請行業最大宗是清潔、保全業。對此,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為短期補助而長期僱用高齡勞工,對企業相對沒吸引力,因此申請補助的行業,通常是已在大量聘用高齡勞工的保全、清潔業,導致未達到促進高齡勞參率實質提升效果,留用狀況恐怕也良莠不齊,也讓補助資源集中在特定產業。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教授李健鴻則認為,繼續僱用補助計畫仿效日本,但日本做法嚴謹,不但每年更新指定適用申請的行業,企業提報計畫後,官員、專家顧問還必須入廠勘查、輔導,確定企業執行成效才給予補助,反觀台灣,只援用了名稱,加了3成的留用人數門檻。
辛炳隆建議,續聘高齡勞工補助應分別就產業差異設計門檻,像是本來就僱用大量高齡勞工的清潔、保全業,門檻可拉升超過3成,其餘再依產業特性另訂門檻。
不過,1名申請繼續僱用的製造業主管說,過去若有3名員工同時屆齡退休,經評估篩選,通常只會留用1人,有補助計畫後,增加留用誘因,也確實提高了留用率。
據了解,勞動部最快將於本月底公告修正補助計畫。
中高齡者失業增 處境艱辛
本土疫情自5月中升溫後,6月失業率飆至4.8%,創金融海嘯以來最高紀錄,6月失業人數達57萬人。若從不同年齡層觀察,45至64歲的中高齡勞工的勞參率雖變動不大,但失業率從4月的2.11%,一路攀升至6月的3.5%,上升1.39個百分點;25至44歲的青壯年失業率,則從3.77%提升至4.7%,上升0.93個百分點,顯見中高齡勞工在疫情衝擊下,處境更較青壯年勞工來得艱難。
政大勞工所所長成之約表示,勞動部現階段雖推出各種紓困措施,其中更包含應屆畢業生就業獎勵、尋職津貼,但卻忽略中高齡勞工等脆弱勞工處境,但受限年齡,中高齡勞工求職,更難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