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局「藝湛登峰」特展 飽覽14位人間國寶作品 |2021.08.20 語音朗讀 14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藝湛登峯」展覽重點之一,傳統工藝「剪黏」陳三火作品。圖/文資局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傳統藝術來自民間,是先民生活智慧的結晶,也是國家珍視的無形文化資產。為讓各界得以欣賞國寶級藝師精采的藝術成就,及其獨特的創作風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特別舉辦「藝湛登峯—110年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特展」,邀民眾一次飽覽登錄重要傳統工藝「剪黏」陳三火、「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張鳳英;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恆春民謠」陳英;以及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製鼓技術」王錫坤等十四位人間國寶及團體的作品。文資局表示,展覽即日起至十一月十五日於文化資產園區雅堂館展出,這是歷年認定傳統技藝、藝能項目最豐富的一次,除了展現傳統藝術多元的面貌,也禮讚藝師們苦心孤詣的可貴,使民眾得以親近在地精彩工藝,讓世界看見台灣傳統藝術文化之美。其中,登錄重要傳統工藝「剪黏」保存者的陳三火,師承洪坤福派下,從事剪黏工作50餘載,對剪黏工藝有深刻體驗及詮釋能力,熟知傳統剪黏工藝之知識、題材與技藝,並能突破傳統表現方式、開創新局,擅長利用多元材料,亦不悖離剪黏工藝之原點,作品極具獨創性及藝術價值。「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保存者張鳳英作品。圖/文資局提供認定為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保存者的張鳳英,傳承自外婆與母親的賽德克族織布技藝故事,作品有族群的文化脈絡,也有賽德克族織藝最上乘的禮服織作技術puniri(經挑)技法,蘊含女性對織布的堅持與部落記憶。獲族人公認為技藝最精湛、技法最高明的織女,多年來致力於織布的傳承,讓傳統puniri的文化知識和技藝廣為流傳。現場也展出被認定為「恆春民謠」保存者陳英的樂器月琴與專輯等。圖/文資局提供參與恆春民謠傳唱超過一甲子的陳英,被認定為「恆春民謠」保存者,她將融入生活感知,體現民謠口語傳統知識,熟知恆春民謠六大調,編創唱詞及月琴彈奏能力佳,長年參與各式民謠演出活動,深具校園教學及社會推廣經驗,透過海內外文化活動發揚台灣恆春民謠。 前一篇文章 MLB/劉致榮球探報告出爐 名列紅襪農場第24名 下一篇文章 《藝Fun劇場—精采上線》最後2周 11組團體接力登場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3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09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視察防災日演習 總統:地震避難演練 強化韌性郝龍斌參選藍黨魁 要做造王、造后者航太展國防 聚焦51項新亮點不對稱作戰條例 預算送審今年經濟成長率 國泰金上修至4.5% 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