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墾丁陸蟹過馬路降海釋幼繁殖期,為因應可能的解封,墾管處助陸蟹平安過馬路的「蟹謝讓路」 排定7月底起分3梯次。圖/墾管處提供
【本報屏東訊】夏季是降海陸蟹釋幼的繁殖期,穿越馬路常面臨「路殺」(過往車輛輾壓死亡)危機,今年雖因疫情警戒升級人車銳減,但為因應可能的解封,墾管處助陸蟹平安過馬路的「蟹謝讓路」 排定7月底起分3梯次。
「蟹謝讓路」措施在省道台26線香蕉灣和砂島路段各設1公里長的「陸蟹廊道」,於月圓夜執行2小時的「管制10分鐘,通行10分鐘」封路措施,也呼籲用路人行經其間能減速,禮讓陸蟹先行。
墾管處保育研究說,根據陸蟹學者調查,每年農曆6月~9月的月圓夜,是降海釋幼繁殖的高峰期,抱卵母蟹在特定時間到海邊釋幼,每隻母蟹腹甲中約有數十萬顆的卵,釋放大海後即上岸,蟹卵在海中孵化為蚤狀幼生,最後成長為幼蟹回到陸地上,母蟹穿越馬路到海邊,卻面臨被過往疾駛車輛輾斃的危險。
墾管處助陸蟹平安過馬路的「蟹謝讓路」 排定7月底起分3梯次。圖/墾管處提供
墾丁香蕉灣陸蟹的數量和多樣性在世界同棲地名列前茅,墾管處連續10年選在省道台26線香蕉灣和砂島路段各設1公里長的「陸蟹廊道」,執行「管制10分鐘,通行10分鐘」定時封路措施;墾管處長許亞儒說,據調查,在管制時間內,廊道發揮一定的保護效果,死亡率由30%降至不到10%,每次估計可幫助數百隻母蟹平安過馬路,今年5月中起因疫情升級人車銳減,但為因應可能的解封,還是要辦。
墾管處今年執行時間為7月24至26 日、8月22至24日及9月21至23日,也是農曆6、7及8月的15、16、17 日,晚間6時半至8時半,最後一個月為晚間6時至8時;今年交管期間考量護蟹同時防疫,避免人潮群聚,管制時間內若沒有使用這些路段必要性的民眾,請勿來到現場,能將時間和空間讓給陸蟹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