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小學堂】 李端〈聽箏〉

文/涼兒(惠茹)  |2021.07.01
7805觀看次
字級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各位小朋友,你們彈過古箏嗎?古箏的聲音是否能表達彈箏人的情意?而「聽箏」又代表什麼意義,其中是否有著弦外之音呢?小朋友是否曾感到好奇?涼兒老師要來解開同學的疑惑囉!今天,要介紹的是李端的詩作〈聽箏〉。據《舊唐書》記載李端:「大曆中與韓翃、錢起、盧綸等文詠唱和,馳名都下,號『大曆十才子』。」由此可知,李端才思敏捷,詩才卓越。圖/沛蓁

文/涼兒(惠茹)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各位小朋友,你們彈過古箏嗎?古箏的聲音是否能表達彈箏人的情意?而「聽箏」又代表什麼意義,其中是否有著弦外之音呢?小朋友是否曾感到好奇?涼兒老師要來解開同學的疑惑囉!今天,要介紹的是李端的詩作〈聽箏〉。據《舊唐書》記載李端:「大曆中與韓翃、錢起、盧綸等文詠唱和,馳名都下,號『大曆十才子』。」由此可知,李端才思敏捷,詩才卓越。

本詩第一句「鳴箏金粟柱」,在古代而言「金粟」指的就是「桂」,所以一開始就點出這是由桂木做成的古箏。而一個「金」字,則點出弦軸精美。第二句「素手玉房前」,可以看見一位可愛的妙齡女子在玉房裡素手彈箏,以「玉」字點出女子演奏時的空間精緻如玉。

從第一、二句中,可見中國詩歌傳統由近而遠的鏡頭推移,向讀者展示了一幅隨著時間流動的完整畫面。如本詩的前兩句,正是一組特寫鏡頭,從裝飾精美的樂器到輕輕彈奏的玉手,鏡頭逐漸拉遠。雖然詩歌無法傳達出樂音,但是我們從「金粟柱」及「素手」的描寫中,似乎也可以感受到彈奏者的美妙弦聲。

第三、四句「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詩中的「周郎」,指的正是三國時期孫權陣營的統帥周瑜。根據《三國志》記載,周瑜任建威中郎將時,年僅二十四歲,孫策曾在眾將前讚美他年輕有為,才華傑出,所以後來的人就稱他為「周郎」。而且周瑜並非一名只會帶兵打仗的將領,他還有特殊才藝,就是精通音律。即使酒過三巡,如果樂曲彈奏有誤,他也會直接指出,於是便有「曲有誤,周郎顧」一說。像這樣優秀又有才華的周瑜,在當時自然是年輕女子們的仰慕對象。根據古籍記載,小喬當時因仰慕周郎,但無緣接觸,於是在某次周瑜路過自家門口時,便故意彈錯弦,引得周郎親自指出,竟意外成就一段美滿姻緣。

我們再仔細推敲詩末兩句,其實另有所指。換個方向思考,若彈箏女子的彈奏技巧超群,應該會希望以精采演出來吸引知音人的注意,哪裡會有故意彈錯的道理呢?因此,這兩句表現出彈奏女子微妙且矛盾的心理:女子希望遇到自己的知音,正如心中的周郎一樣,但是礙於身分,又不能直言明說,只能以迂迴的方式來表達,希望能引起心上人的注意。

各位小朋友,詩人以彈箏的方式,不直接表露本意,以含蓄、隱約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使讀者領會其中意涵。相信聰明的你,也可以在生活中,透過物品來表達自己的情意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