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央銀行指出,新冠危機與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帶來六大啟示,包括須關注未來通膨走勢、債務可持續性與經濟成長間的平衡、主要國家貨幣政策範圍延伸過廣引發擔憂、全球整體實質投資擴增速度可能較快、加劇貧富不均擴大的擔憂以及新冠危機後,更有利於推動綠色復甦與永續發展。
央行在理監事會議參考資料提出,兩次危機帶來六大啟示與反思。一、新冠危機後,美、日等主要經濟體M2成長率遠高於全球金融危機;但產出缺口仍為負,未來通膨走勢值得關注。
二、新冠危機後,高公共債務、低利率情形較全球金融危機顯著;債務可持續性與經濟成長間的平衡,已成重要課題。
三、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範圍延伸過廣已引發擔憂;新冠危機爆發後,主要國家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與合作程度更甚以往。許多央行擴大資產購買計畫、大量購入政府債券,已使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連結日增,甚至引發政府債務貨幣化(debt monetization)等疑慮。
四、全球整體實質投資擴增速度可能較快,惟個別投資情況仍有所差異,對生產力的影響仍不確定。
五、與全球金融危機相較,新冠危機對勞動市場衝擊較大,尤以女性、年輕人等為最,亦加劇貧富不均擴大的擔憂。相較於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新冠危機爆發後,整體勞動參與率下滑幅度較大,且女性所受衝擊較深。此外,較年輕、教育程度較低的勞動力之就業率下滑幅度亦較大。
生活劇變 思考改變與創新
六、相較於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新冠危機後的環境,更有利推動綠色復甦與永續發展。
央行分析,相較於全球金融危機時的問題主要起源於金融體系,政策當局偏重對華爾街的紓困;新冠危機期間,政策當局較著重對主要大街的援助,以緩解實體經濟所面臨的直接衝擊;大致上近期主要國家所採的積極政策行動,已有助於穩定經濟與金融市場。
央行認為,新冠危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劇變,也促使人們思考改變與創新的可能。新冠危機廣泛地影響生活的各個面向,並促使人們嘗試改變消費、工作等行為模式;此外,企業提供商品及服務的方式、地點等,亦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