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台灣已取得486萬劑新冠疫苗,以250萬劑莫德納為大宗,其餘為AZ,已接種154萬人次,社會大眾對於疫苗的疑問和謠言也愈來愈多。台大醫院今召開線上記者會宣布成立疫苗QA專區,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就大眾最關心的2劑疫苗間隔期是否有保護力、是否可混打提出解答。
黃立民表示,高保護力和高覆蓋率是疫苗成功的關鍵,傳統疫苗都是蛋白質疫苗,新冠疫苗的特別之處在於有腺病毒載體疫苗和mRNA疫苗等新技術平台,雖然是倉促成軍,上陣成績不錯,但問題也不少,他整理3大常見問題並提出答覆。
首先是兩劑該隔多久?黃立民表示,基本的免疫學原則是,只要免疫系統還記得第一針,不論多久再打第二針,效果都會持續,但如果免疫系統忘記第一針,就要從重新來。根據研究,AZ建議8到12周打第2劑,但如果超過12周,保護力還是達到81%,比間隔9到11周的保護力63%還要高。至於最久可以隔多久?目前實證資料還不夠,但像子宮頸癌疫苗,間隔12個月都還有免疫記憶。
可不可以混打?黃立民表示,有些國家擔心AZ的血栓副作用,已經建議第2劑可以打mRNA疫苗,例如莫德納或BNT,例如加拿大。近期西班牙研究發表663人混打第1劑、AZ第2劑BNT的數據,顯示不論抗體幾何平均值、S蛋白的IgG抗體、中和抗體陽性率,都比兩劑AZ更好,但發燒副作用會稍微增加。
只打1劑保護效果如何?黃立民表示,臨床試驗資料顯示,只打一針AZ保護力76%、嬌生66%、BNT疫苗的保護力52%,但如果能像以色列那樣大量接種,打一針BNT保護力有91%,AZ有88%,南韓接種資料也有同樣結論,只打一針BNT保護力89%、AZ是86%。黃立民說,因此只打一針的效果,取決於疫苗接種率和防疫嚴謹度,如果兩者俱佳,感染機會降低下,疫苗效果更好。
圖/取自台大醫學院官網
近期有許多長者受到猝死事件,影響接種AZ的意願,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表示,AZ的血栓風險在60歲以下比較明顯,許多歐洲國家甚至限定60歲以上才能施打,此外,比較施打不同疫苗的死亡率,AZ接種後死亡率甚至是較低的,長者若擔心死亡,AZ相對來講反而更安全的選擇。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疫情進展快,很多資訊非常專業,害怕訊息混亂導致民眾恐慌和焦慮,史丹佛、哈佛等一流大學都有做新冠病毒專區。台大醫院身為大學醫院有很多專家,由高嘉宏副院長成立了台大醫院新冠病毒專區有很多大家關注的問答集。
台大醫院新冠病毒專區的疫苗組有黃立民、張皓翔,公衛組有公衛學院流病所教授陳秀熙,其他組還有教學部主任盛望徽、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古世基、急診醫學科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職業醫學部部主任蘇大成、醫學系教授黃韻如等,上述都是核心成員,未來也會繼續邀請客座專家,希望為國人提供最正確的防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