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時下許多佛教徒常將「感恩」兩個字掛在嘴邊上,有些場合其實只要一句「謝謝」就足以表達謝意,卻因對方的「感恩」再「感恩」,反而讓人不知所措,但是細看對方的臉部情意,卻是有口無心。請問遇到這種情況時,如何讓對方不要隨便胡亂感恩?個人以為若是真佛教徒,一句「阿彌陀佛」就足以代表一切。
福報禪師答:每個人從入小學開始,就被教導要常說:「請、對不起、謝謝你」。感恩可以說是「謝謝」的最高級—不但要籠統的感謝,而且要進一步感謝你的恩德,感懷你的善意。
感恩原本是一種良好的德行,這種對善的回應和柔軟的身段,正是佛教教人「調柔」的基本功課之一,因此「感恩」成了部分佛教徒的開頭語、結束語、讚歎語……在多多益善、好還要更好的觀念下,難免濫用而適得其反,正如你的感覺
—反而讓人不知所措。
很多電視、電影,乃至小說,因為反應太好而做了續集,但大都不如前面的成績,因而讓人有狗尾續貂的感覺,這是人們的「貪」念作祟,站在商業立場,想挾之前的成績,獲取更大的利益;「感恩」又「感恩」雖然不涉及獲利,但就精神意義上說,是想獲得別人更多的回應,因此也一再釋出主觀感覺,佛教徒於此點上不得不反觀自省,佛光四句偈中有一句「慚愧感恩大願心」,要知道「感恩」之前還有個「慚愧」呢。
雖說太多禮使人不知所措,然而回頭想想,目前整個大環境堪稱冷漠,在這個人人自危的社會,有一句「感恩」能夠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加彼此的信任,應該值得鼓勵,還好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感恩到令人不知所措,下次再遇到這種狀況,第一時間給予禮貌的回應後,就做自己的事去不再虛應,給彼此一點空間吧!太多反而成了負擔,而不是「止於至善」了。
《人生問卷》專欄是交流的天地,舉凡人生、生活、佛學的問題,皆歡迎讀者傳真至(○二)八七八七一一九○,或e-mail至mtn15@fgs.org.tw詢問,福報禪師將和大家一同探訪人生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