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難得外出辦事的時間,讓長輩「晒晒太陽、觀察身旁風景」,能紓解長期在家的低落感。圖╱黃惠群
【本報台北訊】端午佳節將至,如何對長輩表達關心,同時避免染疫風險尤為重要。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妍安表示,防疫不防愛,除平時可多以電話視訊關懷長輩外,告知防疫資訊、傳播正能量減少長輩焦慮感,或寄送愛的包裹,如防疫物資、健康食品等都是很好的愛的表現。
長者確診新冠病毒後的重症率、死亡率較其他年齡層高,更要減少外出頻率。施妍安指出,面對疫情升溫所帶來的焦慮感,民眾心態要警覺但不要緊張,以暫時休假的態度,做好自我防疫,保護自己及家人,對於擔心無法照顧好長輩的家屬們,她提供「防疫關愛長者7招式」。
1.自身養成好作息,免長者擔心
「照顧好自己,對長輩是最大的安慰!」施妍安表示,門診發現,許多上班族居家辦公,作息反而不規律,許多人會熬夜追劇、做自己的事。
她建議,防疫在家,生活更需要規律,長時間混亂的生活作息,反而容易焦慮失眠,建議安排結構化生活,做好有效時間管理,如居家工作應規劃工作和休息時間,建立生活的儀式感,整理思緒,讓自己有學習新事物的動力,才不會讓長者擔心。
2.電話、視訊關心長輩
社交隔離後,宅在家容易有失聯感及焦慮,家屬主動聯繫,可以突破長輩心中的孤立感、協助找到情感連結。施妍安指出,防疫期間,可以電話或網路視訊關懷長輩。
3.正向態度看疫情新聞
關心時,記得提醒長輩對疫情控制要保持信心,施妍安表示,長者看疫情資訊後,若出現焦慮、憂鬱感,應提醒減少關注的頻率,並以正向、幽默的角度看待疫情新聞,找尋生活小確幸,做一些有助於放鬆的事。
4.把握不可避免之外出時間
全國防疫警戒第3級延長至6月28日,建議長輩在戶外行動時,除要注意自身防疫措施,也可把握難得外出辦事的時間,「晒晒太陽、觀察身旁風景」,紓解長期在家的低落感。
5.居家運動護肌力
無法外出時,建議長輩可養成居家運動的習慣,適度伸展筋骨,看影片學習瑜珈、跳舞等,或在陽台晒晒太陽,皆有助於放鬆身心。
6.視訊傳愛 傳播正能量
對於即將到來的端午節,施姸安建議,家屬返鄉對長輩表示心意,除恐釀人流群聚,還可能將染疫風險帶回老家;防疫不防愛,可以平時電話視訊關懷替代,告知長輩防疫資訊,傳播正能量,或寄送愛的包裹,如防疫物資、健康食品、將返鄉交通費轉成紅包等。
7.家屬代為領藥
疫情嚴峻,長者屬染疫高風險族群,不宜出入醫院等場所,如果需要回診、領藥,施姸安建議,晚輩可以協助帶領並轉交,降低長輩染疫風險。
施姸安也提醒,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做好身心調適、正向思考,才能與疫情和平共存,當焦慮不安已嚴重影響生活,建議盡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延伸閱讀》》面對疫情 不能心碎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