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重症率持續增加,截至昨為止,六十歲以上重症率達到百分之三十三點三,相隔一天重症率增加百分之○點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北市醫療量能已經逐漸紓緩,新北仍舊緊張,避免死亡率上升,指揮中心昨召開會議,建議臨床處理重症可分為五大原則。近期傳出有醫院面對重症臨終「不急救」,指揮中心指出,除非是重症不可逆或是有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意書,才可能評估不急救,強調台灣醫療現場,目前並沒有發生要選擇救誰的情況。
愈來愈多消息指出,醫院收治重症患者,病程發展太快,或是等不到瑞德西韋等,醫療團隊直接勸說家屬「不要急救」。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駁斥,現在並沒有要求臨床面對重症採取不急救措施,醫療團隊皆會盡力協助救治,除非疾病已經發展到不可逆的程度,或是患者屬於超高齡、有簽署DNR才可能評估不急救。
羅一鈞表示,去年三、四月美國紐約曾發生病床以及呼吸器不足,導致新冠病毒確診患者必須共用呼吸器,後續也發生過選擇要救誰的情況。他說,目前持續整備全台的加護病房以及呼吸器數量,不希望讓台灣的臨床醫師面臨到「該救」或「不該救」的抉擇中。
自社區感染後,至今已有二百一十二人病故,整體死亡率也達到百分之二,逼近全球死亡率百分之二點二。
避免死亡率不斷攀升,疾管署昨舉辦「新冠病毒重症個案臨床處置」線上課程,對第一線醫療人員提出治療重症的五大原則:血氧降低不插管,而是使用非侵入鼻氧管及面罩維持氧氣濃度;進入插管治療,依一般呼吸器使用原則維持呼吸;投以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可使用類固醇或是單株抗體治療;血栓風險高族群,D-dimer持續上升使用抗凝血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