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在家心情差 醫師:計畫「解封後旅遊」大腦會愉悅 |2021.06.04 語音朗讀 218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疫情持自主在家心情難免低落,醫師表示,學習新事物、計畫「解封後旅遊」,能讓生活有動力,大腦也會有愉悅感。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新冠本土疫情嚴峻,全台三級警戒至6月14日。民眾第一個周末假期展現高度「自主封城」,到了第三周已經「關不住」。面對不知何時解禁的政策,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學習新東西」可以讓自己保持正向心情,維持繼續在家的動力。圖/unsplash剛升三級警戒時,台灣民眾展現強大自律「自主封城」,街道上幾無人跡,捷運車廂都是空位。但時間久了開始防疫疲乏,不僅北市市交工處指出「車流量增多」,捷運乘客也開始回籠。但是這波疫情並未下降,一連兩天都一口氣再增五百多例,三級警戒是否能在6月14日順利解除,還是未知數。這段時間哪裡也不能去,可以考慮把以前渴望追的戲劇列入清單,也可以計畫「解封後的旅遊」。詹佳真表示,藉由這段在家的時間,可以將旅遊計畫做得更完整,且看著這些圖片、簡介進行神遊,大腦也會產生愉悅的感覺。圖/unsplash另外,「學習新事物」不僅可以為每天規律無味的生活增添一些刺激,也能保持正向心情,詹佳真說,不管是學做菜、新樂器都是很好的方式。而且現在網路上有很多資源,每天開發一樣新菜色或是學習一首新曲目,都可保持新鮮感。圖/unsplash對於可能延長的禁令,詹佳真表示,一定要有「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找到「自我隔離」的意義,比較能度過這些痛苦。建議即便是WFH(在家工作),也要維持規律的生活,且每天可以先從運動開始,建立有活力的一天。根據日本311海嘯事件,受災者走出痛苦最重要的方式是寫「感恩日記」。詹佳真說,每天找一件感恩的人或事並記錄下來,尤其想到還有第一線的醫護、警消人員在幫自己擋著,就較能安於住所。圖/unsplash不過,詹佳真指出,人畢竟是社交性動物,保持群體感也很重要,因此加入自己最舒服的社交網絡,定期和他人聯絡,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人,找到歸屬感也非常重要。 前一篇文章 移工群聚感染 再添32例 京元電拚3天 快篩7300人 下一篇文章 歹年冬! 乾旱又逢疫情 嘉縣農作物受損逾8000萬 熱門新聞 01談經典之鑰 肯定我是佛2025.10.2602【白色墨水】喜色忘形的藝想世界2025.10.2603國道唯一紅綠燈路段 將改高架道2025.10.2504峨眉湖畔茶席 品茗賞美景2025.10.2505佛光山在家戒會 海內外戒子行佛2025.10.2706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禪門的管理法③2025.10.2507白宮宣布 習川會10月30日APEC 峰會登場2025.10.2508【小土豆日記】泡麵來襲2025.10.2709公務員違規赴陸 明年7月1日開罰2025.10.2510不變的真心,最動人!2025.10.2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追台南藍眼淚 別留下垃圾桃機第3跑道 延至2032年完工北港糖廠鐵道地景 獲國際設計大獎五股交流道增北出匝道 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