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的佛陀觀」論壇由廣興教授(左上起至下)、如常法師對談,妙凡法師主持。
圖/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人間社記者心曇大樹報導】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推出「二○二一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系列論壇,一日進行「人間佛教的佛陀觀」,透過YouTube、zoom等網路平台進行一小時的精采講說,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以及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廣興教授對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釋迦牟尼佛傳》談到,一個宗教教主的思想、觀念、言行,代表他所傳播的信仰,因此唯有知道佛陀,才能夠認識佛教。妙凡法師以此提出探討主題──人間佛教的佛陀觀,邀請廣興教授及如常法師,分別從佛教經典、佛館興建經歷,領眾看見佛陀的性格思想。
廣興教授首先援引《阿含經》、《增支部》等經典,歸納出佛陀的六種思想特點:不以神自居而反對神力;以法為師;注重理解和自由的思惟;開放吸收其他宗教、哲學好的思想;不用神通而用言教教化;走中道不走極端。提醒大家,佛陀是人不是神,佛陀透過思想指導大眾走向幸福人生。
如常法師指出,廣興教授談論佛陀的行誼、人格特質,正好在星雲大師身上得到印證。從二○○八年至二○一○年,星雲大師每天帶領眾人至佛館工地探勘,本著「我已經退位了,也只是僧團中的一個,必須跟著我的弟子一起來規畫佛陀紀念館」的理念,探討建築空間分布、設備等,以大眾需求為設計重點。
大師不厭其煩地詢問大眾對佛館建設的意見,如常法師曾不解地問大師,為什麼不直接決定?弟子都應該聽師父的話。大師回應:「我所有的弟子,乃至我的信徒,都可以表達意見。」從中可見,這些都是大師重視、落實平等的共識與開放。
最後,妙凡法師總結兩位講者的共同重點:人間佛教的佛陀觀,能在原始佛教經證中,正確理解佛陀的人格與思想,從做人到成佛的解脫自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