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人針對如何接引澳紐人士,進行熱烈討論。圖/人間社記者Toney
國際佛光會大洋洲幹部講習會集結眾人智慧,探討未來會務發展。
圖/人間社記者趙聞暄
【人間社記者文慧、曾俊美綜合報導】國際佛光會大洋洲祕書處主辦,雪梨協會承辦的線上「二○二一大洋洲幹部講習會」,五月三十日安排主題演說、佛誕節分析報告,共論佛光協會未來發展;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大洋洲副祕書長滿可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會長劉招明、大洋洲聯誼會主任委員蔡素芬、各佛光協會會長、督導、理事及幹部會員,近二百六十人實體與線上參與。
滿可法師喜見大家精進出席講習會,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推動的「人間佛教」,著重發心與服務大眾,講習會讓大家更了解大師理念、思想及處世方法,從而以智慧將事情做到事半功倍。
劉招明指出,雖然疫情影響全球,卻感受到整個大洋洲濃厚的道情法愛,期許講習會讓大家上線互相交流,透過集體創作將各協會會務推向另一高峰。
講習會禮請《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視訊講演「星雲大師智慧語錄」,以大師口述著作《貧僧有話要說》為主軸,領眾深入大師的生命智慧。
多元探討
佛光山理財觀
妙熙法師首先說明《貧僧有話要說》緣起,巧妙地以「貧」與「富」點出大師的金錢觀、從「有」到「無」指出佛光山的理財觀,最大核心價值是大師從「捨」和「給」當中,給人歡喜。
隨後,法師舉佛光山大慈育幼院、叢林學院、編撰《大藏經》、佛教美術圖典等例,指出佛光山透過文化、教育、慈善、共修弘揚佛法,所花心力與費用難以估計,探討「星式風格財富觀」、「星式人格」,「大師一生攤在陽光下,佛光山讓社會大眾來檢視與金錢做不到的事情」。
隨著管理報社,妙熙法師體會大師處世的靈活、智慧與慈悲,從大師指導「媒體可以救台灣」,感受到「改變自己、救自己,才能發揮媒體力量,用文字或影片慢慢改變世界」,他發心當每份工作交到自己的手上,都要「給人放心」,不要給人難過。
集體創作
佛法走入社區
佛光山南天大學人間佛教研究所所長覺瑋法師,則分享〈澳紐佛光山創新流動〉論文報告,以「佛誕節的跨地流動」為主題,看到大洋洲佛光山各分別院的創新點子,讓大眾親近佛法。
疫情改變各協會未來會務發展,分組討論中,滿可法師以「如何順應澳紐人士的生活模式,實踐如來一代時教」為題,建議大家朝著「明日之星」、「培育中心」、「再生庫」及「焦芽失效」等方向,以道場和協會現有的條件、人力資源,如何加強及提升弘法績效,擬定各協會未來十至二十年的會務發展規畫,讓人間佛教得以融入本土。
講習會帶領大洋洲佛光人留下深刻的感動,紐西蘭北島協會督導長韓玉花表示,感受到佛光人肩負積極推動人間佛教、傳承與弘法責任,期盼學習大師願力關心大眾需求,發願「不能做一個讓別人難過的人」。墨爾本協會副會長鍾春鴻指出,理解到大環境對道場及佛光會的影響,激發大家規畫未來,肩負弘法利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