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二十九日在海南成功發射升空,八小時後與已在地球軌道上的「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這是大陸太空站貨物運輸系統的第一次應用性飛行,攜帶未來大陸太空人在太空站內的生活物資等必需品。大陸將於六月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太空船,攜帶三名太空人進駐太空站。二十九日「天舟二號」與「天和」對接成功,為後續在軌建造奠定基礎。
自主模式 完成對接
大陸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指出,五月二十九日晚八時五十五分(北京時間),搭載天舟二號貨運太空船的「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約六百零四秒後,太空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九時十七分,太陽能帆板兩翼順利展開工作,發射成功。
「天舟二號」入軌後完成入軌狀態,於北京時間三十日五時一分,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已在四月底發射升空、在地球軌道上運行的「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整個過程歷時約八小時。
完成交會對接後,「天舟二號」轉入組合體飛行階段,將按計畫開展推進劑補加和太空站應用項目設備測試等工作,包括前向對接口補加試驗、機械臂轉位試驗等關鍵技術驗證;下月發射的「神舟十二號」載人太空船,會同核心艙前向對接,將完成大陸太空站首個「一」字構型。
「天舟二號」攜帶三名太空人在太空駐留三個月的消耗品、艙外航天服以及平台物資,總重六點八公噸,當中包括二噸推進劑,三名太空人將在太空站留駐三個月,期間將開展艙外維修維護、設備更換、科學應用載荷等操作。
運載能力 世界第一
參加此次發射任務的運載火箭及「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分別由大陸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大陸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和大陸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三百七十一次飛行;這次任務也是天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組成的太空站貨物運輸系統的第一次應用性飛行。
「天舟二號」貨運太空船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雷劍宇表示,目前世界上最大運載能力,超過五噸的現役貨運太空船只有兩型,大陸的天舟是其中之一,另一型為美國的「龍」飛船;「天舟二號」貨運太空船的另一項指標「載荷比」超過了百分之五十,這一衡量貨運太空船運載能力的重要指標,天舟二號位居世界第一。
大陸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大陸首位升空太空人楊利偉表示,包括他在內的十六名候補太空人,正進行全程訓練,一旦有需要,具備飛行能力的太空人員就能替補。「天舟二號」原定二十日在海南發射升空,因技術原因兩度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