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文化部繼日前公告登錄「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與「噶瑪蘭族ni tenunan tu benina香蕉絲織布」兩項原住民族重要傳統工藝後,昨並宣告賽德克族張鳳英、噶瑪蘭族嚴玉英為保存者,兩人成為新科原住民族人間國寶。
「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代表族人織布文化的總成,puniri「經挑技法」為賽德克族特有的技法,從織品的菱形紋(大小)、豆紋等紋路,即可知為該族織布特徵,表現的技藝、色彩、紋飾,也反映族群的藝術表現。
文化部表示,藝師張鳳英傳承祖母與母親的織布技藝,作品有族群文化脈絡,也有賽德克族織藝最上乘的禮服織作技術puniri技法,多年來致力於織布的傳承,讓puniri的文化知識和技藝廣為流傳。
「噶瑪蘭族ni tenunan tu benina香蕉絲織布」在割莖採纖與織蕉布均需進行Sbau儀式,祈求祖靈保佑織布順利;處理香蕉纖維時,也會吟唱《織香蕉布之歌》。
香蕉絲織布以平織技法為主,無織紋與圖案,作品呈現食用北蕉的材質美與自然色澤,是族群振興運動的重要文化特色,對於凝聚社群與族群認同感有重要意義。
文化部指出,藝師嚴玉英為噶瑪蘭香蕉絲織布工藝復振的第二代工藝師,熟知並能引介工具和技術的族語名稱,在砍割香蕉樹、取香蕉瓣膜、刮香蕉絲、織布等程序前,能行paspaw(敬獻禮)儀式,呈現其對於工藝實踐的整體掌握,使瀕臨失傳的傳統織布文化知識保留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