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父親往生前,留給他兒子一塊田地,並告訴他:「我把我最好的留給你,足夠你過生活了。」三個月後,兒子開始發愁,看著雜草長得比人高,心想:「這是父親所謂最好的嗎?」他望著對面的稻田,喃喃自語:「那才是一片好田地。」忽然念頭一閃,「我來問他該如何做,才能有那一片纍纍稻穗?」他問了鄰人,鄰人說:「可惜啊!荒廢了一片好田地。你不播種又不施肥,不除草又不灌溉;我可是早出晚歸,風雨來了,都得想辦法保護它、照顧它,一點都馬虎不得的,你要豐碩的果實,不努力怎麼行?」
《雜阿含經》提到:佛陀到一村莊托缽,農夫見到佛陀,就問:「我以自力耕田下種,來養活自己,沙門瞿曇你也應該這樣做。」佛陀說:「我也是以自力耕田下種,以自足。」農夫疑惑地問:「可否為我講說您的耕田方法?」佛陀以偈答:「信心為種子,苦行是時雨,智慧為犁軛,慚愧心為轅,正念自守護,是則善禦者,保藏身口業,如食處內藏。真實為其乘,樂住無懈怠,精進無廢荒,安穩而速進,直往不轉還,得到無憂處。如是耕田者,逮得甘露果,如是耕田者,不還受諸有。」農夫聽了,歡喜讚歎佛陀是一位真正善於耕作的人。
「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如何善植心田,《佛光菜根譚》說:「喜捨好比播種,懂得播種,必然有所收成;貪婪彷彿掘根,根本不固,難望果實纍樹。」實踐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即是善護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清淨。(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