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新鞋摩腳長水泡 專家教5招預防 |2021.04.12 語音朗讀 171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穿鞋子運動過久、新鞋摩腳等因素都會造成水泡,專家教5招預防。圖/Pexels 【本報綜合報導】只要穿新鞋或穿著鞋子長時間運動後,脫下鞋會發現長出腫腫的水泡,走起路來特別疼痛,這該怎麼預防呢?克里夫蘭醫學中心表示,穿著不合腳的鞋子、過度摩擦肌膚、穿新鞋子咬腳等都是導致水泡的常見原因,為了能預防水泡的生長,足部專家 Georgeanne Botek 提供5種方法,遠離水泡的紅腫痛。保持皮膚乾燥Botek說,如果出汗太多會增加起水泡的機會,保持足部透氣及乾爽很重要。穿排汗襪與合腳鞋子圖/Unsplash為了預防水泡的產生,特別要進行大量的流汗運動,穿雙吸溼排汗襪,以減少皮膚表面的摩擦,而通常舊款的鞋子比新款更加柔軟舒適。使用乾燥粉末因為流汗太多容易起水泡,運動前可塗抹些乾燥劑或滑石粉來維持表面乾燥。塗抹凡士林紓緩新鞋經常咬腳,可以在容易紅腫處貼上膠帶或是塗抹凡士林保護皮膚不受傷。適當保護措施圖/Pexels進行體力活動或搬重物時,請戴上手套,若是洗手後記得要用毛巾擦乾雙手,預防水泡再生,一旦有紅腫疼痛、流膿、腫脹、劇痛等症狀,應立即停止活動。除了過度摩擦引起的水泡外,輕微燒傷、皮膚傷口擠壓也會引起水泡。Botek博士說,只要不疼痛,原則上不要擠壓它,假如太疼痛應從水泡的側邊打開,而非從中心處著手,保持完整。若是水泡中的液體呈現透明代表無菌水泡,白色或乳黃色的液體則是感染的標誌。Botek提醒皮膚若有紅腫、水泡惡化等不舒服正是感染的跡象。另有糖尿病,例如感覺喪失、血液循環不良等危險因素,很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傷口,如果上述情況加重,應儘速求診治療,以免傷口惡化。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9659 前一篇文章 新聞千里眼 下一篇文章 華人作品「游牧人生」 包辦英國奧斯卡4項大獎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7雲梯2025.07.0108【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9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鹿野高台 萬球齊飛世大運男籃爭冠 佛大女將拚季軍 2025佛光盃 佛光盃4強戰況激烈 世大運逆轉奪決賽門票 佛大惜敗菲律賓 今與北市大搶銅佛光之星 佛大小坦克林湘凌歸隊 率隊闖4強2025佛光盃 佛大逆轉日女體大 挺進佛光盃4強台南安平 擬引進觀光三輪車 縱谷大地藝術季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