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少子化造成私校退場骨牌效應已現,但教育部二○一七年研擬《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立法院至今仍未審議,六所學校等不到修法已停招或停辦。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張廖萬堅表示,明天將舉行公聽會,彙整意見後,拚這個會期完成審議。
教育部二○一七年提出首版私校退場條例,但立法院未審議。教育部去年再提出新版的私校退場條例。張廖萬堅表示,最初草案規畫安排學校轉型,但外界憂變成私校惡性停辦的巧門,故新版草案無相關條例,更注重教職員的權益處理。
立法院明天舉行《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公聽會,與會者包括教育文化委員會立委、數名私立大學和高中校長、學生組織代表,以及高教工會、全國私校工會、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等教育團體代表。與會者由各黨團推薦。
張廖萬堅說,愈來愈多私立大學招生人數不足,此法案確實迫切,本會期列為優先法案。
委員會另一召委林奕華也說,這屆立委動得比較快,希望能在這一會期通過,但仍要先在公聽會了解各界意見,一來是新版條例下延到高中,但許多高中端不熟悉此事,二來是私校退場審議會的組成成員很重要,應基於教育角度審議學校的退場,這很可能是未來議論焦點。
林奕華指出,有民間團體對新版草案持不同意見,如學校能轉型早就轉型了,草案何必提供三年緩衝,讓這所學校嘗試轉型?另外,學校退場後,財產將充公,也可能讓校方決議「能撐就撐」,對師生來說不一定有利。
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表示,這個草案拖太久,但少子化趨勢日益嚴重,盼與立法院一起推動。 新版草案更重視教職員權益,若法案通過,私校一旦退場,教職員不必等該校財產清算完,就可領到慰助金;草案也對退場後學生的安置提出更多保障。
公校併私校 教部:困難
另外,很多退場的大專校院位在相對偏遠的地區,高教工會指出,愈偏遠縣市的學校愈易瀕臨退場,恐拉大城鄉教育資源差距,呼籲教育部鼓勵偏遠地區公校併私校,讓偏遠地區學生能就近入學。
不過,教育部坦言「公私併」有困難。高教司表示,大學整併是以提升競爭力、學術卓越、轉型發展為目標,目前國際上公私立大學整併模式多樣化,都無法完全適用我國需求。公私併涉及的法規多元且複雜,主要困難包括法人化、人事與會計制度。
教育部去年九月委託中正大學研究公私併的可能性,高教司表示,按研究結果,目前規畫先讓具互補性的公、私立大學跨校合作,漸進式進行教研資源整合,再進行組織合併。
高教司表示,可行的模式包括建立跨校合作機制,破除學校間現有組織分界,促進教師、學生、職員間的流動。另一模式是建立共同治理與決策機制,讓雙方辦學品質與標準趨於一致,深化而強化實質合作關係。